□ 記者 張涵博 文/圖
2月19日,雨水節氣剛過,乍暖還寒。初春的西安,風中仍帶有幾分冬日的料峭。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一大早,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高潔來到西安市灞橋區,為全國兩會建言做準備。今年,她將關注目光投向了養老服務事業發展。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高潔(左二)在十里鋪街道李家堡社區傾聽老年人養老訴求
“假如你們年齡再大點,慢慢地要開始臥床了,你們是愿意去養老院還是愿意居家養老?”在十里鋪街道李家堡社區養老服務站,高潔與社區十幾位老年人圍坐桌前,認真傾聽他們的養老需求。
“那肯定是居家么”“在社區里養老就挺好”……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說起各自的養老心愿。
聽完大家的回答,高潔總結道:“對中國人來說,居家養老還是大多數人的首選。那么社區平臺如何提供更多服務支持,就是我們現在亟需解決的問題。”
養老服務做好“兜底”,老人生活才能“有底”。在先后到西安銀行紡織城支行、十里鋪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李家堡社區養老服務站和社區大食堂走訪后,高潔對今年參會建言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她認為,養老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面對絕大多數老年人傾向選擇居家養老的現實,應擴大社區養老服務的有效供給,提升適老化服務水平,建立鄰里互助的“時間銀行”穩定運行機制,讓養老服務資源進一步向老年人周邊、身邊、床邊聚集。
“通過今天的調研,我感到很有必要在國家層面進行呼吁。接下來,我還要繼續深度調研,好好捋出具體的建議。”高潔在此次調研結束后說,“我會把大家的建議帶到全國兩會,為中國養老事業發展尋求更多可操作的意見建議。如果一年不夠就提兩年,我們來持續呼吁這件事。”
兩年,是高潔作為政協委員常用的時間量詞。她深知,社會問題的產生不是一朝一夕,治理更難以一蹴而就。為此,她在錨定一個議題提出具體提案建議后,會持續追蹤辦理成效,一年接著一年堅持呼吁,直至建議落地落實。
立足本職本業,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高潔提出“將制定檢察公益訴訟法列入立法規劃”的提案。2023年9月,制定檢察公益訴訟法列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2023年12月,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正式啟動檢察公益訴訟法的立法程序,成立了檢察公益訴訟法立法領導小組,制定了立法方案。得知這個消息后,2024年全國兩會上,高潔又在加快推進立法進程上提出具體建議。2024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2024年度立法計劃》將檢察公益訴訟法列為預備審議項目,立法工作駛入了“快車道”。
“目前,最高人民檢察院正在積極配合加快推進立法,公益訴訟法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高潔說,這將是全世界范圍內第一部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法。
專門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教育和矯治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看到全國專門學校建設面臨的一些困難后,2023年、2024年連續兩年,高潔就推進專門學校建設提交了提案。隨后,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修訂完善地方條例,制定專門教育政策文件,加強對專門學校的指導和管理,研究起草了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實施辦法。陜西省在2024年成立了省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并下設專門教育評估小組,截至目前,已有兩所專門學校開始運行,未來各地市將至少建設一所專門學校。
2023年7月起,全國政協創新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如何把履職與專長相結合,更好助力解決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是擺在每位政協委員面前的履職課題。
“食品安全問題大家都很關心,我想怎么結合檢察監督推動食品更加安全。”高潔說,隨著新茶飲市場迅猛擴張,現制現售飲品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省檢察院在全省開展小專項監督過程中發現,多家連鎖茶飲企業存在直飲水和自制食用冰塊菌落總數超標、檢出大腸桿菌等問題。
針對發現的問題,2024年2月底至3月初,省檢察院組織指導全省34個區縣檢察院向同級市場監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推動對違法店鋪進行檢查、整改和處罰。2024年3月,省檢察院組織省市場監管部門召開磋商會議,推動省市場監管部門在全省開展為期2個多月的專項監督行動,其間共檢查茶飲店鋪5996家,發現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的店鋪170家,責令整改及作出行政處罰197件,有力凈化了茶飲市場安全環境。省市場監管部門還委托行業協會開展調研,制定了《現制現售飲品門店衛生操作規范》。
不僅深入基層“取經”,還主動向群眾“送寶”。2024年全國兩會結束后,高潔立即奔赴西安市雁塔區、灞橋區、高新開發區、陜西建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宣講全國兩會精神,講述參會所見所聞所感,切實肩負起“落實下去、凝聚起來”的政治責任。
“在高新開發區,我著重宣講了全國兩會精神中關于市場和營商環境的內容;在企業,我重點解讀了全國兩會精神中的經濟政策內容,并對行業發展提出了建議。總之,就是要提振精氣神,凝聚人心,讓大家競相發展。”她說。
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啟航的關鍵節點,高潔表示,要繼續當好反映民聲的“服務員”,聚焦民生“小切口”,加強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持續跟進落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