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第三十二屆楊凌農高會春季分會暨第十七屆西部(楊凌)農資苗木交易會開幕。 記者 付玉瑋攝
“我連續參加了幾屆雙交會,每次都能學到新技術,種地越來越有底氣!”
“聽了專家講解,我知道我的獼猴桃園改建該咋弄了。”
……
2月28日至3月2日,第三十二屆楊凌農高會春季分會暨第十七屆西部(楊凌)農資苗木交易會(以下簡稱“雙交會”)在楊凌舉行。雙交會現場,參會者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著收獲的新技術和參會心得。
本屆雙交會以“綠色農業引領美好生活”為主題,展覽總面積達1.6萬平方米,設置展館展、室外展和田間展,配套舉辦“西農模式”助力產業振興大會、鄉村CEO培育大會等10余場活動,吸引300多家企業參展,涉及農資苗木、種子花卉、設施農業、智慧農機等領域,為群眾送上一場春日農科盛宴。
企業站“C位”唱主角
陜西楊凌華豐苗木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安是雙交會的常客。
“每年的雙交會,我們的櫻桃、蘋果苗木都很暢銷。”2月28日,張曉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雙交會是很好的宣傳推介平臺,每年都能為他帶來新客戶。
雙交會像一場老友重逢的聚會,源源不斷地催生合作新機遇。
今年是西安巨坤花卉寵物市場負責人王欣第一次參加雙交會。“之前我是以游客身份來逛展的,這是我第一次代表企業參會,期待在楊凌認識新朋友。”展位前,王欣一邊忙著引導顧客一邊說。
西安巨坤花卉寵物市場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年交易額達5億元。
“從前期溝通到布展再到正式參展,楊凌示范區相關部門給了我們很大支持,為我們爭取到500平方米的展位。”王欣說,“這次參展,我從西安帶來了30家商戶。”
朋友圈擴容、體驗提升,得益于市場化辦會理念不斷深化。
“這次雙交會,我們借鑒去年楊凌農高會首次市場化辦會探索出的經驗,延續了政府退出主辦、承辦角色的做法,讓經營主體、行業協會成為辦會主角。同時,我們提前了解群眾、企業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配套活動,為群眾、企業帶來實惠。”楊凌示范區展覽局局長聶超說,“我們將積極探索市場化辦會路徑,充分發揮科研機構、行業協會、企業的專業力量,不斷優化展會生態,為全國農業展會市場化轉型探索更多可借鑒的經驗做法,為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注入澎湃動能。”
打造涉農會展業聚集地品牌
如今,雙交會已不是一場簡單的展會,而是聚集農業科技創新成果、人才、資本、產業等要素的平臺。
本屆雙交會在配套活動、服務保障、營銷宣傳、平臺功能等方面都迎來升級,比如首次設置雙交會田間展、在楊凌智慧農業園舉辦花卉及仿真植物展等,吸引更多群眾深度參與,全景展示楊凌農業科技的獨特魅力。
隨著市場化辦會模式的探索升級,作為楊凌農高會春季分會,雙交會帶動農高會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已舉辦31屆的楊凌農高會不僅是一場農業新科技、新產品、新模式展示推廣的盛會,也是廣大農民、企業家學習提升的“課堂”。前不久,楊凌示范區出臺專項政策支持會展業發展,加速打造楊凌涉農會展業聚集地品牌。
楊凌示范區工業和商務局局長李繼廣介紹,每年楊凌示范區工業和商貿專項資金中有2000萬元支持會展業發展,希望吸引更多龍頭企業、國際性展會落戶楊凌。“我們希望通過持續加大市場化運作力度,積極培育會展經營主體,進一步延伸會展產業鏈條,助力楊凌農高會、雙交會持續釋放‘強磁場’效應。”
此外,楊凌示范區將健全體制機制,全方位提升會展服務水平,通過展會吸引優秀企業落戶楊凌,助力楊凌示范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辦好“永不落幕”的雙交會
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雙交會在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中的作用,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強勁引擎?
本屆雙交會期間,楊凌示范區科技創新和轉化推廣局推出“科技之春·農科云課堂”,助力廣大農戶“線上備耕”。
“授課內容非常豐富,包括病害防治、作物栽培等,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參加“科技之春·農科云課堂”的農戶李慶利說,“老師著重講了我非常關注的市場趨勢分析,我的努力方向更清晰了。”
未來,楊凌示范區展覽局將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建立展會大數據中心,將楊凌農高會、雙交會打造成“永不落幕”的展會;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和科技優勢,鼓勵更多鄉村、合作社發展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科普教育等鄉村旅游項目,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示范點,實現農業與旅游業良性互動。
“我們將堅持開放辦會、借力辦會、融合辦會的理念,積極對接市場需求,著力將雙交會打造成春耕物資采購、休閑體驗、科普研學大舞臺,積極推動楊凌會展產業發展,在推進農業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楊凌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劉仲山說。(記者 付玉瑋 通訊員 萬英俊)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