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6G、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詞,令人眼前一亮。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技要打頭陣。近期,一系列科創成果驚艷“出圈”,讓人們看到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撬動作用。從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到量子科技領域的不斷突破;從商業航天產業集群的崛起,到低空經濟新賽道的日益開闊,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生活和經濟發展模式。這些成果不僅展示了我國科技實力的顯著提升,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科技創新育“良種”,產業創新出“新苗”,兩者結合就能造出“新森林”。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代表委員們對人工智能、AI技術的前瞻性思考,傳遞出堅定的信心和無限的希望。張平祥代表建議,用人工智能助力陜西特色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方蘭代表建議,以AI促進黃河流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杜海峰委員提出,讓人工智能賦能西部縣域教育。
“惟進取也,故日新。”今天的中國,處處可以感受到“日新”的氣息。“新”潮澎湃的中國,勾畫著未來產業的發展圖景,展現出創新發展的良好勢頭,匯聚起砥礪前行的磅礴力量。要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人才培養,完善創新體制機制,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讓科技創新成為推動國家發展的核心動力。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