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活動現場向群眾宣講金融權益、金融安全等相關知識。 (記者 雷偉東 攝)
記者 李猛
“什么是電信網絡詐騙?”“什么是金融消費者知情權?”“養老領域的非法集資表現形式有哪些?”3月10日,不少市民在陜西金融監管局、西安市反詐中心、雁塔區委辦、郵儲銀行等機構舉辦的活動中,找到了答案。當日,2025年陜西“3·15”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活動正式啟動。
記者了解到,為做好陜西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金融教育宣傳工作,2025年陜西“3·15”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活動于3月10日至3月16日集中開展。
本次活動以“維護權益”為主題,以“保障金融權益助力美好生活”為口號,以“接地氣、求實效、廣觸及、重宣傳”為原則,通過建立和完善涵蓋金融教育宣傳、風險提示、糾紛化解、志愿服務等多功能的金融消保服務模式,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樣式的教育宣傳活動。
3月10日下午,記者來到了隋大興唐長安城明德門遺址公園,10余家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正在向廣大市民和游客普及宣傳金融知識。“金融消費者在簽訂合同時,有權要求金融機構對合同條款進行詳細解釋,這個說法正確嗎?”一家信托機構的工作人員正在向一名市民提問。市民回答正確后,可以現場參與抽獎活動。
在一家保險公司的展臺前,記者看到不少市民正在參與投壺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工作人員將金融知識宣傳典型案例、金融知識教育宣傳老年人專欄、防范電信網絡詐騙、以案說險防范非法集資等宣傳折頁,一一發放到了參與游戲的市民手中。
“請說出2項金融消費者享有的基本權利。”在擲骰子的游戲中,擲出雙數的市民,需要現場回答出“金融消費者八項基本權利”中的2項內容。“市民回答出正確答案后,就能領取一份獎品。”該展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這種方式挺好的,在游戲中學到了很多金融知識。”一位剛剛參與完游戲的市民告訴記者。
“維護消費者權益,需要同心聚力,共筑金融安全防線。”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陜西省分行法律與合規部高級專家劉軍德表示。活動啟動現場,郵儲銀行攜手16家金融機構推出“權益護航”“陽光金融”“全民反詐”三項行動,優先響應老年人、新市民等群體訴求,公開服務承諾、接受社會監督并定期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同時,還將聯合公安、社區開展“無詐商圈”“金融安全示范街”創建等,廣泛普及金融知識,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記者采訪了解到,活動期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陜西監管局將指導轄內各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模式,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開展教育宣傳,打造“五彩三秦”金融消保服務品牌,包括持續開展面向縣域鄉村居民的“綠色消保”、與黨建融合的“紅色消保”、面向老年群體的“銀色消保”、面向學生群體的“橙色消保”和面向新市民群體的“藍色消保”金融服務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將金融知識送到群眾身邊,讓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此外,針對“代理退保”“代理維權”“減免債務”等不法亂象,陜西轄內金融機構還將聚焦金融消費糾紛的重點領域、適當性管理的薄弱環節,圍繞消費者需求和關注的問題,加強對如何開展金融業黑灰產治理、取得成效、典型案例等進行宣傳,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向社會公眾揭示和解析各類騙局的表現形式、手段和危害,引導消費者依法、合規、理性維權。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