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是一條東西方交通、交流和文明交往互動的通道。中亞地區既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間地帶,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區域。
隨著中國和中亞地區國家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陜西的文博系統不斷加強與中亞各學術機構在文明研究、聯合考古、古跡修復、博物館互聯、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西北大學中亞考古隊是活躍在中國與中亞地區文明交流互鑒一線的一支中堅力量,從2009年至今,十多年間往返于中國與中亞之間,并與中亞國家開展聯合考古工作70余次,發掘了撒扎干遺址、拉巴特遺址等重要遺址,確認了古代月氏、康居等重要文化遺存,為恢復絲綢之路歷史風貌作出了貢獻。
“境外考古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促進人文交流合作,也會促進跨國區域考古合作,古代的巴克特里亞地區、費爾干納地區,還有在絲綢之路考古中十分重要的阿爾泰山—天山地區,是我們接下來重要的研究方向。”王建新說。
記者:許祖華 孫正好
編導:郝云菲
攝制:孫正好 王智超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