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臨近中午,楊凌寧莉餐廳里,食客絡繹不絕。
食客屈永強挑起面,在湯汁里蘸一下,“哧溜哧溜”。“筋道,好吃!”他一邊抹著額頭的汗珠一邊說。
看著食客們吃得高興,楊凌寧莉餐廳負責人趙軍朋面露微笑:“這根面可不簡單,它是用哈薩克斯坦的小麥磨的面粉做的。”
哈薩克斯坦地廣人稀,是全球重要糧食生產國和小麥出口國。北哈州是哈薩克斯坦3個主要糧食產區之一,擁有良好的自然條件,但因種植方式較為粗放,過去產量始終難以提升。
2017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張正茂因中哈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與哈薩克斯坦結下不解之緣。
多年來,張正茂帶領團隊建立了“三級選育體系”——先在楊凌示范區初選;再在甘肅定西、平涼等地復選,鑒定小麥品種的抗寒性、抗旱性;最后在接近哈薩克斯坦自然條件的新疆北屯進行適應性篩選。
通過這一選育體系,張正茂團隊已為哈薩克斯坦打造了120多個優質小麥品系。如今,在中哈農業科技示范園試種的這些小麥品種與當地品種相比,最高可增產60%。
張正茂說:“我們與哈薩克斯坦多所高校、試驗站合作,在聯合引種育種的同時,把中國的寬幅溝播、土地輪作培肥等技術帶過去,讓農戶看到產量變化。他們也開始選用良種,改進種植技術。”
“中國—中亞西安峰會上,中亞國家同中國圍繞深挖農業合作潛力、積極發展智慧農業、推動技術人才交流等達成的合作意向,正在一步步轉化為現實,這讓我對未來的合作與發展充滿信心。”哈薩克斯坦國家科學院院長兼國立農業研究大學校長阿赫勒別克·庫里什巴耶夫說。
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期間,簽署了《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阿斯塔納宣言》。宣言提出,各方愿深挖農業合作潛力,促進農業領域投資、產業和農產品貿易合作。各方愿積極發展智慧農業,加強節水、綠色和其他高效技術應用和先進經驗交流。
作為我國首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楊凌示范區在中國農業科技對外交流與合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此次峰會將為楊凌與中亞國家的農業交流合作帶來新的更大機遇。
“我們帶著中國的農業技術走出去,希望提高當地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也期待通過合作,把更多優質農產品引進來。”張正茂說。
通訊員 唐生輝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