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車流不息的國道俯瞰,一條潔凈蜿蜒的小徑引人注目。小徑盡頭,豁然開朗——一方青石鋪就的院壩清清爽爽,這正是安康市漢濱區(qū)早陽鎮(zhèn)早陽村七旬老黨員丁禮山與老伴用雙手精心打理的“方寸天地”,也是早陽鎮(zhèn)“千萬工程”示范線建設中,最動人的風景之一。
踏入這方小院,處處是丁禮山親自動手、精心打理的痕跡。年逾古稀的他,從老房拆下一塊塊沉甸甸的青石板,親手鋪就了平整院落;菜園四周,他用竹條編織的籬笆疏密有致,儼然一件鄉(xiāng)土藝術品。籬內青翠的黃瓜、圓潤的紫茄、飽滿的番茄,與籬外粉白嫣紅的月季彼此映襯,生機盎然。就連院畔的柴垛也透著老黨員的嚴謹,一根根碼放得整整齊齊,長短如一。每天清晨,丁禮山揮動大掃帚的“沙沙”聲,是這個小庭院每日不變的晨曲,掃盡塵埃,也掃亮了早陽村新的一天。
這份對家園近乎執(zhí)拗的珍重,源于丁禮山心底那份沉甸甸的黨員情懷,更源于他對家園的熱愛。“孩子們在外頭奔忙,屋頭就是咱的臉面。自己動手收拾利落了,自己舒坦,也給咱村‘長臉’啊!”丁禮山樸素的言語,道出了早陽村人居環(huán)境提升的內生動力。他和老伴打造的小院,不僅是潔凈的居所,更是無聲的示范,和美鄉(xiāng)村新圖景就在這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的親力親為中繪就。
在丁禮山這樣的黨員示范帶動下,早陽村自覺動手扮靚家園的村民越來越多。早陽村積極引導村民將房前屋后的“巴掌地”精心打理起來。村民們自己動手栽花種菜裝點家園,發(fā)展“小菜園”“小果園”增添生計。以前散亂沉寂的角落,在村民的巧手下,變?yōu)槌錆M煙火氣的生機之所,實現(xiàn)了生態(tài)與經濟的雙重蝶變。
看著家家戶戶門前屋后的變化,早陽村黨支部書記丁善橋打心眼里高興:“這小小的院子搞好了,精氣神就上來了!大家伙兒把自家小院拾掇好,種點花草蔬菜,既好看又能添點收入,一家一戶的小變化攢起來,全村的大面貌就改觀了。咱們早陽的振興,不就是從這一家一戶自己動手收拾得亮亮堂堂的院子里起步的嗎?”
小院有乾坤,方寸見精神。從丁禮山老人掃帚下的潔凈院壩,到全村戶戶自己動手的新氣象,早陽鎮(zhèn)早陽村正以庭院“小改”撬動鄉(xiāng)村“大美”。振興之路,就在早陽村家家戶戶煥然一新的庭院里,在村民勤勞的雙手中,越走越寬。(作者 吳楚楚 丁沿萌)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