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在西北大學,外賣騎手根據系統提示將貨物放到指定外賣柜里。
“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被稱為“外賣詩人”的餓了么騎手王計兵用這句詩歌,為以外賣騎手為代表的新就業群體勾勒出畫像。
“趕時間的人”的急難愁盼,是大國之大,也是大國之重。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我們的社會群體正在細化分化,對這些年出現的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電商從業人員等,在管理服務上要跟上,填補好這個空白。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務。”
管理與服務,體現在暖心舉措上,也映照在完善制度中。去年,陜西對外公布了一組數據,顯示陜西已有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網約貨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約50萬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組織1943個、會員19.64萬人。
近年來,陜西在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權益保障上積極探索,用不斷完善的制度和暖心舉措,為他們撐好權益“保障傘”,讓“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少了許多后顧之憂。
坦然面對生活,
“我們都是‘趕時間的人’”
夏日的熱浪裹著城市。7月11日下午一點半左右,在西安市雁塔區鐵路新村小區門口,外賣騎手盧林閣結束了上午班次的訂單配送。他摘下頭盔,額頭掛滿汗珠。
“我在這一行干了8年,已經習慣了。”盧林閣抹了把汗,走進位于該小區的美團配送站點準備休息。下午5點,他要再次騎上電動車穿梭于大街小巷。
今年41歲的盧林閣來自石泉縣,此前一直在老家工作,開過大貨車,也做過小生意。8年前,因為生意失敗,盧林閣決定來西安闖蕩,剛好可以多陪陪在西安上學的孩子。
許多外賣騎手都有與盧林閣類似的經歷。他們被生活拋出了原來的“軌道”,又得盡力撐起生活。“很多騎手都有無奈,但生活不容易,仍然要跑起來掙錢供養家庭。”上述美團配送站點負責人茍少華坦言。
不少外賣騎手雖是無奈入行,但仍用微笑坦然面對生活。
對盧林閣而言,風雨中騎行、烈日下前行已經成為日常。“這份工作相對比較自由,多勞多得。”盧林閣告訴記者,現在送外賣比以前好多了,很多顧客也能理解外賣騎手的不易。
7月16日,在西安南郊一家快遞配送站點,快遞員正在裝卸貨物。
送外賣的8年中,盧林閣曾受過傷。去年一次送餐途中,因為一名路人突然從兩車之間竄出,來不及躲避的盧林閣一個急剎車,人和餐盒直接飛了出去。
入行時間久了,有外賣騎手給自己的工作總結出特點:四季無休,三餐不定,兩腳不停,一心賺錢。
7月中旬,西安迎來高溫天氣。中午時分,38歲的外賣騎手馮天雷騎車駛過街道。
“天氣越熱,訂單越多?,F在還有高溫補助,這個月的收入明顯比之前高。”7月16日,馮天雷告訴記者,“干這一行的,大家都是為了多掙錢。上有老下有小,許多騎手是家里的頂梁柱,我們都是‘趕時間的人’。”
之前參過軍、入了黨,也在老家河南做過買賣,后來生意失敗,馮天雷只身來到西安,成為餓了么平臺的一名外賣騎手。至此,他身上有了3個標簽:退役軍人、黨員、外賣騎手。
“咱要干就盡力干好!”馮天雷告訴記者,因送單量高、服務優質,他被任命為隊長,把自己的跑單心得傾囊傳授給隊員。
有騎手在送餐途中被車撞倒,馮天雷第一時間召集附近騎手前來幫忙;有群眾摔倒在地,馮天雷毫不猶豫伸出援助之手……“作為一名黨員,我有責任在日常工作中作好表率。”馮天雷說。在他的感染下,身邊的同事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當有人提出想要請他當入黨介紹人時,馮天雷欣然應允。
來西安7年,從“西漂”到安家,尤其是成為餓了么(西安)黨支部的一員、化身“碑小騎”志愿網格員后,馮天雷通過參與城市共建共享,找到了歸屬感和獲得感。
暖心服務,
撐起溫馨便利的“家”
一邊要追趕時間,一邊要安全送達,兩者如何兼顧?新就業群體面臨的現實,是各級職能部門和外賣平臺需要聯手解決的難題。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社會工作部門相繼建立,持續加強新就業群體管理服務,其中算法治理是重要內容。政策引導下,美團、餓了么等平臺不斷對算法進行調整優化。
算法優化后,外賣騎手的配送時間寬裕了不少。當算法有了溫度,盧林閣的配送多了些從容。“現在,送餐不需要像原來那樣著急趕路了,家里有個事情需要處理,給站點負責人說一聲就行。”盧林閣告訴記者。
除了平臺算法優化帶來的從容,各級職能部門和外賣平臺也在通過其他方式,為新就業群體提供服務保障。
在持續高溫或嚴寒天氣下,外賣騎手最怕的是沒一個歇腳的地方。“干我們這行,用餐高峰忙、平峰閑,能有個歇腳、就餐的地方太重要了。”外賣騎手張虎崗說。
送餐間隙,張虎崗常會走進雁塔區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休息。
如今,在西安街頭和商場、社區樓宇內,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的暖心驛站越來越多。從飲水機、應急藥箱到報刊讀物、微波爐,這里已經成為外賣騎手另一個溫馨舒適的“家”。
截至目前,西安市已建成1840個“騎手友好社區”和“騎手友好小區”,其中“騎手友好社區”326個、“騎手友好小區”1514個,還打造了1200余個暖心驛站。
7月13日,在西安南稍門商圈,外賣騎手在餐飲店取外賣包裹。
為不斷延伸服務觸角,陜西各地充分整合轄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便民中心等陣地,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就餐休息、權益維護、關愛幫扶等服務。
平臺方面,美團宣布從7月1日起,分批次為全國300多萬名騎手送上防暑險,由美團平臺全額出資,騎手免費領取。該保險是專門為高溫天氣下勞動者設計的保障方案。
“這份保險不需要騎手自費投保,我們將為所有在暑期有單的活躍騎手投保。”美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美團在“新職傷”和商業意外險之外,新增的騎手保險險種。
茍少華介紹,目前站點有防暑降溫冰柜、常態儲備冰飲物資,在騎手休息時段保障供應。站點配備了小藥箱,提供常用藥品,還會向騎手發放冰袖、夏季工裝等裝備。
從山西老家來到西安跑網約車,28歲的張杰每天都在路上。
近日天氣炎熱,平臺發放的降溫費讓他深感溫暖。“如今,平臺的各項政策很靈活,也非常人性化。”7月10日,張杰指著自己駕駛的車輛告訴記者,“這是滴滴平臺提供的車輛,只需交6000元押金即可,每月2000多元的租金直接從訂單收入扣除。”
張杰坦言:“越來越完善的制度,讓我們有了更多保障。制度越完善,我們的后顧之憂就越少。”
完善制度,
提供越來越多權益保障
夏日,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依然堅守在一線。
在西安北郊一家快遞分揀中心,快遞員全神貫注投入到快件分揀工作中,手中的掃碼槍“嘀嘀”作響,快速準確地錄入信息。隨后,快遞員將快件歸類,再裝上快遞三輪車送至各小區。
作為一名曾經的外賣騎手,朱仁濤現已轉行,入職順豐成為一名快遞員。“我在西安北郊的一個社區快遞站工作。”7月9日,朱仁濤告訴記者,這份工作離家近,待遇不錯。
雖是靈活就業的合作模式,但公司還是給朱仁濤購買了工傷保險。“這讓人心里能踏實一些,如果后面收入還不錯,我會考慮長期干下去。”朱仁濤說。
對“朱仁濤們”而言,奔波忙碌中有苦有累,也有煙火人間、生活質感,以及持續落地的權益保障。
聚焦新就業群體,陜西省人社廳等9部門此前出臺《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實施辦法》,從公平就業、工資支付、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險、職業傷害保障、平臺規則算法等7個方面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
在此基礎上,省委社會工作部統籌推動全省暖“新”行動,不斷完善權益保障,優化提升友好場景建設,引導各界加強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如今,全省5500個暖“新”驛站為新就業群體建起“溫馨港灣”。
今年初,全國首個網約貨車運營服務地方標準——《網約貨車運營服務規范》在西安正式發布實施。該《規范》對平臺、司機、貨主三者的職責和操作流程進行明確規范,為維護新業態勞動者權益提供了制度保障。
今年3月,陜西省總工會出臺《2025年“暖新護航”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愛十條》,以前為一線工人提供的體檢、療休養等服務,現在全部面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
7月1日,新修訂的《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開始施行,工會可以依法組織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與平臺企業、平臺用工合作企業就勞動合同或者書面協議簽訂、進入退出平臺、訂單和收益分配、獎勵與違約責任等事項開展協商。
在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光看來,未來應加強對平臺企業的監管,確保政策要求切實落地,暢通勞動者維權渠道;推動職業傷害保障等試點擴面提質,探索更加靈活、可轉移接續的社會保險參保方式,解決新業態從業者后顧之憂。
陳光還建議,鼓勵支持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協商,讓勞動者在算法規則制定、報酬標準、獎懲機制等核心權益問題上有更多話語權;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更精準地識別不同新就業群體的多樣化需求,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服務和保障,例如心理關懷、職業發展規劃指導等,讓新就業群體的生活之路更加寬闊。(群眾新聞記者 周明文/圖)
讓“制度綠蔭”護佑城市“擺渡人”
“誰說展翅就要高飛,低處的飛行也是飛行,也有風聲如鳥鳴,有車輪如流星……”餓了么騎手王計兵用詩歌,勾勒出以外賣騎手為代表的新業態從業者的群像。
“人生在勤,勤則不匱。”當外賣騎手的電瓶車駛過路面,當快遞員的汗水浸透衣衫,這些奔忙于城市中的勞動者,用勤勞奮斗創造著美好生活。
為了讓他們“飛得更穩”,陜西近年來聚焦新業態從業者,頻頻亮出新的制度和舉措,從《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實施辦法》到《2025年“暖新護航”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愛十條》,再到推廣建立“騎手友好社區”和暖心驛站等,這些制度和舉措如同王計兵筆下的“第五個季節”——那個他期盼中的“小哥的春天”開始在現實中到來,保障著新業態從業者的勞動權益。
快遞員、外賣員等新業態從業者被稱為城市“擺渡人”,不斷探索的新政策為他們撐起了“制度綠蔭”。但從現實層面來看,仍需企業將高溫津貼強制化、政府將職業傷害保險普及化、公眾將差評權人性化,推動這片“綠蔭”延展成片。
熱浪來襲,我們期待社會各界開辟更多“清涼綠洲”,并通過工會協商機制,推動平臺設立“高溫休息時段”、差評申訴通道等。我們盼望職業傷害保障的破局,陜西新規雖提出加強職業傷害保障,但亟需此類實操方案落地。
陜西的實踐揭示了一條清晰路徑:新業態勞動者的權益,終將在企業責任、政策剛性、社會共情的三重守護下得到更好保障。當權益保障網越織越密,每一位在熱浪中穿行、在寒風中騎行的趕路者,終將抵達屬于自己的“春天”。
只有多方合力,方能讓那些“低處飛行”的翅膀不再沉重,猶如王計兵詩歌中所寫的那樣:“騎手是一枚枚尖銳的釘子,只有挺直了腰桿,才能釘住生活的拐角。”(周明)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