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蘇怡
工業是陜西經濟穩增長的“頂梁柱”。
上半年,陜西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高于全國2.8個百分點,延續今年以來9%以上較快增長速度,居全國第五位,穩增長的支撐作用明顯。
看大盤——
煤炭產量居全國第三位,約60%的煤炭和天然氣外運保供。能源工業是陜西的優勢,也是工業增長的“穩定器”。
上半年,陜西規上能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4個能源行業全部實現正增長,能源產品生產穩定,有力夯實了工業基本盤。
充分把握數實融合發展趨勢,陜西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主導產業加速“煥新”。念好“穩、控、轉”三字經,陜西堅持穩煤、擴油、增氣并舉,釋放優質產能,嚴控“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加快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告別“灰頭土臉”,陜西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99%以上,智慧能源建設領跑全國,現代煤化工產業規模、技術居全國前列。
看轉型——
陜西是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體系完備、門類齊全,在航空航天、輸配電、數控機床、石油冶金、煤炭重型裝備等領域具有顯著優勢。
上半年,陜西規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9%。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延續今年以來兩位數較快增長,分別同比增長45.4%、27.9%;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產量同比增長3.7倍,3D打印設備產量同比增長1.8倍,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16.4%。
作為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的先鋒,陜西堅持以“質”謀變,加快推動制造業提質升級,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道路上加速前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圍繞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陜西依托龍頭企業布局一批具有引領性、支撐性、示范性的旗艦項目,半導體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新能源汽車、高端液晶面板等成為“陜西智造”新名片。
看創新——
從“制造”到“智造”,離不開創新技術的突破。
上半年,陜西34條重點產業鏈產值突破萬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氣、乘用車(新能源)、商用車(重卡)、新型電力工業5條產業鏈產值過千億元。
高質量發展是建立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基礎上的發展。陜西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的同時,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重點優勢領域,構建產業鏈群“百億提升、千億跨越、萬億壯大”梯次發展格局,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汽車制造業勢頭強勁,光伏產業全國領先,航空、半導體、光子等產業集群快速崛起,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高的產業在三秦大地茁壯成長,為陜西經濟持續向新向好打下堅實基礎。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