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盟陜西省委會
農業品牌建設是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重要驅動。我省各地立足自身資源優勢,構建農業品牌發展體系,促進蘋果、獼猴桃、蔬菜、茶葉、食用菌等產業不斷升級,推動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協同發展。截至2024年6月,陜西共有綠色食品品牌964個、有機產品認證證書665個、地理標志農產品117個、名特優新產品377個;134個特色產品納入全國特質農品名錄,總量居全國第一。
當前,陜西農業品牌正在從“品牌強農”向“品牌引領”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但還存在初級產品市場占比高,產業韌性有待加強;低質同構現象突出,品牌打造缺乏亮點;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體系不健全,協同效應不足等短板。
為此建議:
一、強化政策引領,推動品牌體系化發展。優化農業品牌建設機制體制,挖掘并保護優勢農產品品種資源,發揚傳統加工工藝與歷史文化資源,為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奠定基礎。引導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進行科學的品牌定位與發展規劃,重點培育一批具有潛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與核心企業,推動區域農業品牌協同發展。
二、推進協同聯動,提高農業產業鏈韌性。協調并引導規模戶、龍頭企業、專業協會、產地批發市場、物流流通企業等多元主體,在產業鏈供應鏈信息、利益、技術協同共享上實現機制創新。加大龍頭企業政策、金融、技術和人才等要素支持力度,扶持企業推進技術創新和經營轉型,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品牌影響力競爭力,增強區域綜合韌性與核心競爭力。
三、提升供給質量,增強品牌溢價能力。加大農產品產地保護力度,支持開展標準化生產示范,擴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覆蓋面,提升區域公用品牌消費者認可度和信賴度。賦予農業品牌新的內涵,提升農業品牌的個性化程度,形成差異化優勢,增強品牌溢價能力。
四、鼓勵數字化建設,促進品牌高質量發展。運用數字技術推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展,探索一體化數字供應鏈服務模式的應用。鼓勵相關企業深度挖掘消費者數據信息,精準融入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實現全鏈條的提質增效。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