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經濟委員會
西安都市圈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區域,人口和經濟總量分別占全省的45.57%和45.26%。當前,西安都市圈建設還存在體制不健全、空間布局不優、協同創新能力不強、融合發展程度不夠等問題。
為此建議:
一、完善發展體制機制。優化區域空間布局,明晰發展重點,統籌做好產業布局、設施聯通、環境保護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差異化發展。建立區域協調發展利益分享機制,研究西安與周邊城市產業稅收轉移、GDP核算、基礎設施建設、飛地經濟合作等成本分擔、利益分享機制。建立產業空間布局管控機制,編制西安都市圈產業發展空間布局規劃,明確各市產業發展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以及土地、能耗、水資源等要素保障清單。
二、加強產業協同創新。系統謀劃全省新質生產力空間布局,發揮西安科教人才優勢,實行“離岸孵化”“異地轉化”模式,推動“研發在西安、轉化在本地”。科學編制產業發展地圖,創新“一區多園”“合作共建”“委托代管”區域合作模式。西安著力打造國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技術產業基地;寶雞著力建設全省先進制造業示范基地;咸陽著力打造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銅川依托高新區積極承接高端產業轉移;渭南依托高新區重點發展增材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楊凌示范區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加快建設未來農業研究院,打造新時代特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引領示范區。
三、強化各類要素保障。聚焦西安都市圈建設,創新重大項目投融資方式,強化資金、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支撐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持續優化。重點謀劃西安都市圈環線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推進西安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持續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供水、排水、管廊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抓住國家實施一攬子穩增長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政策機遇,盤活各級閑置低效資產,降低各級平臺公司負債率,提高信用評級,增強融資功能。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REITs方式直接融資,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土地供應上要強化工業用地“畝均論英雄”導向,開展“標準地+承諾制”試點,最大限度保障項目建設用地需求。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