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石榴花開滿社區——西安市碑林區古跡嶺社區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

2025-08-14 08:06:44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摘要]古跡嶺社區成立于2002年,共有4067戶,其中常住回族、維吾爾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人口280余人...

  記者 白瑤

  8月12日,西安市碑林區古跡嶺社區精心打造的兒童劇《長安奇遇記》在社區活動室正式開演。這場專為孩子們打造的暑期文化盛宴,不僅邀請了漢族小朋友,更吸納了回族、維吾爾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家庭的孩子參與。

  “最初策劃時,我們就打算不只是邀請各民族的孩子來看,而是讓他們真正站到舞臺中央。”社區黨委副書記張敬博說。

  古跡嶺社區成立于2002年,共有4067戶,其中常住回族、維吾爾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人口280余人。張敬博說,“相比于其他社區,我們社區回族等少數民族群眾不算多,但人少不代表事少,反而是更要用心。”

  為做好社區民族團結工作,近年來,古跡嶺社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聚焦穩定、團結,將優質服務延伸到群眾家中,從解決“上學難”“落戶難”等民生實事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民族團結之花花開更艷。為此,古跡嶺社區先后被評為省級、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成為老城區民族團結的一張亮麗名片。

  然而,這樣的圖景并非一蹴而就。

  “剛開始有些維吾爾族、撒拉族的群眾眼神里都帶著疑問,話也不愿多說幾句。”社區副主任闞娜笑著回憶道。

  作為社區的“老班長”,社區黨委書記蔣智能從社區成立起就扎根在這里,她深知,“不愿求助”的背后,是群眾對陌生環境的謹慎,更是對“被理解、被尊重”的期盼。

  轉機始于2017年——西安市首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站在古跡嶺社區落戶,成了破解隔閡的“鑰匙”。服務站定下“鐵規矩”:每月動態摸排回族等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針對維吾爾族、撒拉族個體戶“今年在這開店,明年可能搬去別處”的特點,建立“一人一冊”檔案,及時掌握群眾訴求,實現群眾問題從“被動解決”轉向“主動發現”。

  “走訪的時間久了,哪家有困難、孩子在哪上學,我們都門兒清。”正是靠著這樣的“笨辦法”,社區及時發現了一些“老大難”問題。

  2021年,蔣智能像往常一樣走訪時,一個小男孩引起了她的注意:其他孩子上學的時段,他卻獨自在小區玩耍。

  “到了上學年紀咋沒去學校?”蔣智能當即入戶了解,得知孩子因家庭原因遲遲未上戶口,導致6歲了還沒走進校園。

  接下來的日子,蔣智能成了“跑腿專員”:跑公安調檔案、找民政開證明,反復協調完善手續,終于幫孩子落了戶進了學校。

  這樣的民生實事在社區日常工作中還有許多。如維吾爾族群眾因沒辦暫住證,導致孩子無法入學,社區工作人員手把手教家長準備材料、辦齊手續;撒拉族群眾的三個孩子上學時遇到學費難題,社區工作人員跑遍周邊三四家幼兒園、學校,與校方反復溝通,最終為孩子爭取到學費減免優惠……

  “群眾的困難看似小事,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事,作為社區工作人員,我們就要將這些事辦好。”張敬博說。

  社區工作人員的用心付出,換來了群眾的真誠回應。“以前遇到事兒總怕說不清,現在社區比親人還貼心,有困難第一時間就想找他們!”回族群眾馬先生的話道出了社區群眾共同的心聲。

  社區力量有限,如何讓服務更貼心?社區紅石榴志愿服務隊給出了答案。這支30余人的隊伍里,近10名是回族等少數民族志愿者,采用“群眾幫群眾”的模式,開展安全巡查、文體活動、修繕管理、政策宣傳等志愿服務,讓有限的社區力量延伸出無限的溫暖。

  回族阿姨童志賢是這支隊伍的“領頭雁”。“疫情的時候她凌晨三四點起來為防疫工作人員做早餐,連續40多天沒斷過!”提到童志賢,闞娜眼里滿是感動。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社區核酸檢測從早上6點持續到晚上10點,10名工作人員要服務1萬余名群眾,忙得顧不上吃飯。童志賢馬上聯合其他民族的志愿者,凌晨三四點就起床蒸饅頭、做小菜,準時把熱乎飯菜送到檢測點。

  童志賢的付出遠不止于此。社區辦活動前,總會先問她“有沒有和習俗相悖的地方”;端午節送慰問品,她及時提醒“回族同胞愛吃涼糕,咱得準備上”;政策宣講時,她主動當“翻譯”,用鄉音把醫保、養老政策講給年齡大的群眾聽。

  “年輕人好溝通,但有時候長輩們有顧慮,童阿姨去說他們就愿意聽。”闞娜說,像童志賢這樣的志愿者,他們既是政策宣講的“傳聲筒”、習俗尊重的“監督員”,更是民族團結的“黏合劑”。

  社區內不少回族等少數民族群眾因長期做生意,從清晨忙碌到深夜,“沒時間”成了他們享受文化生活的最大阻礙。為此,社區精準發力,把文化活動辦在“家門口”,讓群眾在家門口感知文化帶來的精神力量,在文化浸潤中增強了對社區、對城市的歸屬感與融入感。

  談及未來,張敬博表示,社區將繼續深化民族團結工作,進一步優化服務機制,拓展文化活動形式,讓各族群眾在共居、共學、共事、共樂中情感更融、心貼更近,讓民族團結之花在社區常開長盛。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社區 民族團結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安市| 枞阳县| 常熟市| 岑巩县| 苍山县| 上饶市| 哈尔滨市| 平阴县| 江油市| 射阳县| 呼和浩特市| 大理市| 黄浦区| 子长县| 东台市| 诸暨市| 上饶县| 琼海市| 辽宁省| 深泽县| 昌平区| 历史| 新晃| 郓城县| 开鲁县| 雷山县| 西乌| 株洲县| 西畴县| 井冈山市| 儋州市| 芦山县| 鄂托克旗| 大姚县| 合江县| 辛集市| 甘洛县| 成安县| 博爱县| 蓬安县| 涪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