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AI造假起號亂象調查

2025-08-12 00:38:30  來源:新華網  


[摘要]專家建議,監管部門應督促平臺履行治理責任,建立違規賬號“黑名單”,對高頻、反復觸犯平臺規則的賬號主體加大處罰力度,禁止違規賬號進行帶貨、賣課等商業活動起號整治...

  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題:3到15天速成萬粉號——AI造假起號亂象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陳一帆、周思宇

  外國人熟練演唱中文歌曲、銀發奶奶傳授養生秘訣、氛圍感女孩分享穿搭美學……社交媒體上,一些AI生成的視頻關注度頗高,“細節滿滿”讓很多網友信以為真。“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社交賬號利用AI技術造假、博眼球快速“吸粉”起號,進而變現。

  近期,多個平臺對“AI起號”現象開展專項治理行動,清理違規內容并封禁部分賬號。

  AI造假起號成新套路

  廣西市民王夏經常刷到這樣的視頻:“帥哥”“美女”高頻率更新日常生活,并在評論區與網友頻繁互動。由于熟悉AI軟件,王夏很快發現這些視頻的主角是AI數字人,“但視頻沒有任何AI生成提示字樣,好幾個賬號顯示來自同一家MCN公司”。

  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普及,不少內容創作者通過AI創作出更具想象力的作品。但也有一些人利用AI造假,無底線博眼球,作為起號變現捷徑。

  記者在某社交平臺上發現,部分賬號將目標鎖定中老年女性群體,利用AI打造“完美熟齡女性形象”,搭配“40+、50+長這樣,怎么樣”等話術,進行“年齡焦慮”營銷。

  此類賬號發布的穿搭、保養、護膚、養生等視頻多未設置AI生成提示,不少網友誤以為是真人,在評論區咨詢保養方法。一些賬號背后運營者則借機推送“三無”保健產品廣告,還有“水軍”互動造勢。記者注意到,雖然部分視頻存在明顯技術破綻,但瀏覽、點贊、評論量依舊不少。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主流網絡平臺普遍升級AI內容識別系統,要求對AI生成作品添加標注,但仍有一些人采用各種手段繞過審核。

  “平臺甄別AI內容主要依靠特征性技術痕跡,一些起號者通過多種手段削弱特征痕跡,逃避平臺標注。”重慶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彥說,如通過微信轉壓縮等方式改變視頻文件代碼結構,再上傳至平臺,就較難判定為AI生成內容。

  記者用一款AI軟件生成一張人像圖片,裁掉AI生圖軟件水印后發布在社交平臺上。發布后,平臺系統并未自動識別、提示添加標注。相當一部分網友辨別不出這是AI生成圖,紛紛點贊、發送私信,賬號后臺收到超200條消息。

  起號有教程 多手段變現

  記者調查發現,社交平臺上有不少AI造假起號的教程,情感、養生、顏值等類別是“重災區”,相關帖子常以“條條是爆款”“最適合普通人入局”“3天暴力起號”等為噱頭。

  以一則“養生賽道”起號教程為例,先向AI軟件輸入器官、食物等關鍵詞,生成吸睛文案,批量產出擬人化素材、智能合成動態視頻;再在片尾設置養生知識問答,引導互動并刺激轉發,以提升賬號互動權重。該教程聲稱:“按照此方法,單條視頻制作最快僅需15分鐘,單賬號日均收益可達500+(元)。”

  有專營平臺起號的商家告訴記者,只需繳納1680元,3到15天即可運營出一個萬粉AI賬號。當賬號積累一定流量后,就可以通過電商帶貨、賬號轉賣等方式變現。

  “后面的電商帶貨,從直播間搭建、選品策略、話術設計到違禁詞規避等,我們有一套運營體系,學員照葫蘆畫瓢就行。”一名售賣AI賬號起號教程的商家說。

  一名博主透露,她借助AI軟件生成的“氛圍感美女”視頻在多個平臺“吸粉”過萬,接到不少推廣商單,月收入在1萬元左右。

  有商家稱,手上有未標注AI生成的“美女”賬號,粉絲量均在一萬以上,且為“三無賬號”(無實名、無賬號違規、無作品違規),“現在平臺風控很嚴,賬號會升值”。

  該商家說,這些賬號銷售十分火爆,買家經常催著加急起號,有個合作商“一周就要幾十個萬粉號”。在其提供的交易截圖中,9個賬號的成交價從700元至4000元不等,而百萬粉絲的號要十幾萬元。

  記者搜索發現,社交平臺上有眾多網友求購和出售賬號。一名賣家稱,2.5萬粉絲的AI養生號售價6000元,11萬粉絲的AI寵物號售價1.6萬元,11.7萬粉絲的AI母嬰號售價1.35萬,這些賬號同樣為“三無賬號”。

一名賬號售賣者在朋友圈展示銷售火爆。(網絡截圖)

  阻斷AI造假起號利益鏈

  根據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買賣、出租、出借互聯網賬號。多個網絡平臺規定,賬號僅限本人使用,禁止以任何形式出租、轉讓、售賣或以其他方式許可他人使用賬號。

  重慶公孝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徐斌表示,AI造假起號灰色產業鏈是技術異化的結果,可能造成低俗獵奇信息泛濫,加速虛假新聞、謠言傳播,擾亂網絡空間秩序,亟待加強清理整治。

  今年4月以來,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清朗·整治AI技術濫用”專項行動,聚焦AI換臉擬聲侵犯公眾權益、AI內容標識缺失誤導公眾等AI技術濫用亂象開展重點整治。第一階段累計處置違規小程序、應用程序、智能體等AI產品3500余款,清理違法違規信息96萬余條,處置賬號3700余個。

  前不久,多家互聯網平臺發布專項治理公告,重點整治AI批量造假、AI起號引流帶貨、轉讓銷售AI虛擬賬號等違規行為。

  李彥等專家認為,AI造假起號的背后,涉及技術提供者、傳播平臺、內容發布者等多個參與方,技術、數據等關鍵信息存在壁壘,需加強協同治理,多方共同打擊違規行為。

  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謝永江建議,技術提供者強化技術的安全性和合規性研發,提供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平臺提高對深度偽造內容的檢測精度,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則,明確對AI造假起號等違規行為的界定和處罰標準等。

  阻斷違規賬號的流量變現,是從根源上打擊黑灰產業鏈的關鍵。受訪專家建議,監管部門應督促平臺履行治理責任,建立違規賬號“黑名單”,對高頻、反復觸犯平臺規則的賬號主體加大處罰力度,禁止違規賬號進行帶貨、賣課等商業活動,持續開展AI造假起號整治,切斷其獲利渠道。

  謝永江說,還應鼓勵公眾參與亂象治理,如舉報可疑賬號、引入專業機構開展評估等,“真實、優質的用戶創作,是平臺活力和創新的源泉”。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AI 造假起號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华市| 蓝田县| 偏关县| 九龙县| 敦煌市| 上思县| 宜春市| 梨树县| 奉新县| 瓮安县| 桂平市| 泌阳县| 寿阳县| 天祝| 苍南县| 浪卡子县| 柳河县| 革吉县| 惠州市| 诸暨市| 内乡县| 响水县| 泽库县| 英德市| 崇仁县| 涞水县| 五家渠市| 嘉兴市| 茶陵县| 洛扎县| 阿克陶县| 梨树县| 格尔木市| 厦门市| 丹阳市| 临猗县| 鹰潭市| 霍邱县| 手游| 甘谷县| 淮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