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高繼超 周曉波 記者 韓永國)2014年,患者梁某某在咸陽某醫院進行手術前麻醉時,因醫療過錯致腦缺氧引發長期昏迷,后長期在西安、北京等多家醫院搶救治療,住院時間長達近六年之久,沉甸甸的費用成為患者心頭的石頭,醫患糾紛也成為醫院難以解開的心結。在此期間,梁某某因病離婚,父母年邁體弱,一家人陷入貧困艱難中。2020年,咸陽法院在開展“五鏈共治 法在基層”訴源治理過程中,成立醫患調解委員會(簡稱醫調委),中院派駐法官樊國強和秦都法院派駐法官楊少敏,多次深入梁某某治療的醫院病房,與梁某某及其家人交流溝通,并組織醫調委多方力量與醫院方多次商議調解,最終促使雙方達成了賠償總額為3435000元的調解協議,并進行司法確認,致使住院近六年的梁某某及其家人放下了心頭的擔子,梁某某也離開病房,和家人得以團圓,減少了當事人的訴累,為當事人節約律師費、訴訟費30余萬元,真正體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法官組織梁某某與醫院進行司法確認
這是咸陽法院開展“五鏈共治 法在基層”訴源治理過程中,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一起平常普通的案例,也是咸陽法院訴源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咸陽法院按照“切口小、發力準、效果好”的要求,在全省率先開展“五鏈共治、法在基層”訴源治理工作,立足職能、延伸觸角、創新手段、司法為民,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切實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辦到群眾心坎上。近兩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128791件,結案105088件,結收比為0.81;其中市中院共受理12003件,結案10317件,結收比為0.86,工作成績創歷史新高,為推動咸陽高質量發展一路向“陽”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咸陽的“五鏈共治、法在基層”訴源治理工作機制被最高人民法院寫入工作報告,經驗做法被《人民日報》《法治日報》《人民法院報》等多家中央級媒體刊發推廣,《人民法院報》《陜西日報》頭版頭條予以刊發。
速裁中心法官與當事人談話
聚集案源治理,勇當推進平安咸陽建設的排頭兵,以嚴格公正司法踐行為群眾辦實事
保障生命財產安全。依法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嚴懲殺人、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犯罪,積極參與禁毒斗爭,嚴懲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等涉民生領域犯罪案件,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近兩年來,全市法院一審審結刑事案件3977件。保障增進民生福祉。妥善化解教育、就業、醫療、養老、消費等涉民生糾紛13989件,扎牢民生司法保障網。完善家事審判機制,審結家事案件15085件,引領良好家風。加強勞動權益保護,審結勞動爭議、社會保險等糾紛案件701件,推動構建規范和諧的勞動關系。探索行政審判“五三”工作模式,深化“庭審咨政”工作機制,效果明顯。2019年4月,某建材有限公司狀告咸陽某生態環境分局請求確認拆除行為違法一案,市中院針對執法機關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向相關部門黨組織提出《司法建議》,要求從敗訴中汲取經驗,提高執法人員查處污染環境違法犯罪的全面取證意識和技能,有力促進了相關部門決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兩年來,咸陽法院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777件,工作做法被省政府簡報刊發推廣。市中院“行政爭議訴源治理機制研究”成功中標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課題。保障群眾勝訴權益。依托“集中執行涉民生案件,服務保障‘六穩’‘六保’”“春季執行攻堅克難”等專項執行活動,持續加大執行力度,堅決打擊規避、逃避、抗拒執行行為,近兩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執行案件38977件,執結31225件,結收比為0.8,執結標的額42.68億元;其中,市中院受理各類執行案件1497件,執結1370件,結收比為0.91,執結標的額14.3億元。3月24日,三原法院出動法官干警70余人、警車14輛、工程機械8臺,歷經18小時,對一起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案進行強制執行,將土地返還給申請人,有效維護了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
三原法院強制執行現場
咸陽法院民告官案件“庭審咨政”有實質性進展 民當庭見到官 官向民進行咨政說明
聚集多元解紛,奮力譜寫市域社會治理的新篇章,以前端交融共享踐行為群眾辦實事
打造集約高效的解紛渠道。深耕細作“五鏈共治、法在基層”訴源治理工作機制,大力推進綜治中心、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訴調對接中心等與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合署辦公,在鎮(街辦)、村(社區)建設法律服務站、法官工作室。共建成法官工作室109個,法律服務站47個,專業調解中心36個。推行民商事案件訴前調解制度,推行委托委派 “三三制”工作法,首輪調解由村(社區)法官工作室(訴訟服務站)或職能部門進行;調解未果的,依次轉入鎮(街道)法律服務站、縣市區聯合調處中心進行第二、三輪調解,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淳化法院通過“四中心”以訴前調解方式,一天內成功化解民間借貸、勞務合同、買賣合同糾紛14件。提供形式多樣的法治服務。全市法院派駐1000余名干警深入全市127個鎮(街道)和2003個村(社區),持續開展“十個一”(即向派駐地區人民群眾通報一次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活動開展情況、開展一次大走訪活動、進行一次法治宣傳、召開一次座談會、贈送一本法律書籍、對基層組織進行一次法律咨詢服務、進行一次矛盾糾紛化解、給所在地提出一條司法建議、培養一名法律明白人、對臨時黨組織工作進行一次點評)活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法律服務。加大司法扶貧工作力度,市中院積極動員全院干警購買貧困戶農產品,短短5天就幫助貧困戶銷售了2100公斤的水果西紅柿,工作做法被《陜西日報》報道。破解制約發展的法治難題。與基層組織、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建立聯系點制度,加大 “一對一”聯系力度,拓寬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方式,就潛在矛盾和制約發展的風險直接對接,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宣傳教育,利用各級媒體及微博、微信、官網等平臺,多角度報道典型案例和審判經驗;推行一對一“看診”、“零距離”解答、“云宣講”普法,以司法力量解決群眾難事。長武法院通過“人民調解+司法確認”聯動機制,利用數小時圓滿化解涉眾性勞動爭議案。近兩年,全市法院訴前化解糾紛、為群眾辦實事10684件,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在司法領域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咸陽中院副院長焦鵬應邀在全市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專題培訓會上作專題講座
聚焦源頭預防,筑牢保障民營企業發展的支撐點,以優化營商環境踐行為群眾辦實事
探索企業風險防范機制。出臺《依法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條”》,依法平等保護國有、民營、外資等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通過指導企業內部風險評估、探索“法治體檢”預警機制、建立涉企風險防控機制等措施,幫助企業分析原因、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完善內部管理和風險防控機制,預防企業經營風險。加大民營經濟保護力度。以“企業法官工作室”為依托,深化涉企案件審判協調機制,開展“打防聯動”專項整治,穩妥處理企業涉訴案件,助力市場主體紓難解困。完善知識產權審判機制,維護創新企業正當權益,保護市場主體自主創新,努力將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內控在企業。禮泉法院在袁家村設立旅游糾紛調解委員會,有效化解旅游行業糾紛,依法保護旅游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提供公平放心法治服務。建立“涉企案件綠色司法通道”,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涉企案件直通車窗口,對涉企訴訟糾紛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突出司法惠商,對暫時經營困難但尚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靈活采取和解、以物抵債、分期償還等方式,將訴訟活動對企業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今年五月份,開展“訪百企、進萬戶”活動,走訪全市重點工程、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審結涉企案件339件,知識產權案件107件,現場釋法解惑217次,發出司法建議16份,著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新高地。
執行干警異地執行,風雨兼程,風餐露宿
聚集質效提升,積極打出“雙進”專項工作的組合拳,以高質高效業績踐行為群眾辦實事
以“四化”促“雙進”提升。扎實推進“雙進”專項工作,以審判執行案件的高質高效踐行司法為民。堅持目標化管理,緊盯案件質效核心指標,認清工作位次,確定進位目標,并將進位情況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和法官績效考核。堅持項目化推進,開展了“發改案件”“長期未結案件”等專項治理,切實把短板指標分解為具體項目,細化措施,因案施策,以重點突破帶動全面發展。堅持精準化指導,落實黨組成員包“雙進”、抓質效,包督導、抓短板,包隊伍、抓決戰“三包三抓”責任制,推動劣勢指標實現逆轉進步。堅持全員化參與,牢固樹立人人都是戰斗員的思想認識,今年上半年,兩級法院全員參與“雙進”專項工作、黨史學習教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等中心工作,攻艱克難,奮力直追,確保“雙進”專項工作取得實效。以管理促“雙進”提升。堅持帶案指導,通過仔細調研分析和個案切磋,進行“點對點”業務指導,收集整理歸納分析,形成指導性意見,不斷提升辦案質量。加強審判管理,著力打造“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庭長層級抓,審判管理部門統籌抓,員額法官自我抓的“四位一體”的審判管理格局。加強案件評查,集中開展“七類”案件評查,邀請省高院評查組對市中院重點案件進行評查,市中院對基層法院重點案件進行評查,對確實構成錯案的,依法啟動責任追究機制,以違法責任追究倒逼審判質量提升。以科技推“雙進”提升。建成24小微法院,開通咸陽法治E平臺,全面啟用電子送達平臺和在線視頻調解室,971個調解機構和2278名調解員全程在線,減少人民群眾訴累和法官的事務性負擔。一季度,全市法院結收比、一審判決案件發改率、生效案件發改率、人均結案數、平均審理時間、一審簡易程序適用率、法定正常審限內結案率優于全省平均值。
聚集便民利民,積極投身高效司法為民的主戰場,以豐富快捷服務踐行為群眾辦實事
堅持做到便民化“十項承諾”。堅持有案必立不拖延、堅持一站服務不折騰、堅持投訴必理不推諉、堅持文明服務不生硬、堅持提升效率不拖沓、堅持司法公開不遮掩、堅持關注弱勢不冷漠、堅持執行兌現不空判、堅持便民服務不停步、堅持平安建設不懈怠。精心提供溫情化訴訟服務。全面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15家法院在全省率先高標準完成改擴建任務,面積達到13430平方米,所有訴訟服務實現一站通辦、一號通辦、一次通辦。大力弘揚法治文化,將咸陽歷史文化和優良司法傳統等元素嵌入訴訟服務中心,提煉懸掛20幅中外法治故事,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的本土法治宣傳品牌。嚴格落實立案登記制度,開通預約上門立案、網上立案、跨域立案,保障人民群眾的訴訟權利。嚴格落實訴訟費用緩、減、免政策,對于符合規定情形的,應減盡減、應免盡免。2020年以來,全市法院線上化解矛盾糾紛19907件件,訴訟服務質效指標在全省名列前茅。努力滿足快速化解紛需求。出臺《關于全市法院全面推開速裁工作的實施意見》,召開全市法院速裁工作推進會議,不斷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加強速裁團隊建設,配齊配強人員,速裁部門按照1:1:1比全配齊員額法官、法官助理和書記員。組織開展“速裁工作推進月”,評選“速裁之星”,營造人人速裁的濃厚氛圍。近兩年來速裁團隊速裁案件29268件,其中民商事案件26740件,調撤案件17777件,調撤率為66%,平均審限11.7天。
“五鏈共治 法在基層”深層次的涵義就是探索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人民司法理念,在切實提升訴訟案件質效、著力抓好案源治理的同時,充分發揮司法在引導規范、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獨特優勢,通過五治融合、上下一體深耕細作“五鏈共治法在基層”訴源治理工作,努力把公平正義運送到群眾身邊,把法治的種子播種在群眾的心中,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咸陽中院黨組書記、院長馮華如是說。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