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道遺址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保護工作越來越到位,環境真是大變樣了!這項工作干得好!”提起子午道遺址保護工作,石泉縣池河鎮譚家灣村村民交口稱贊。
子午道遺址環境綻新顏,離不開秦嶺南麓檢察院的多方努力。2022年7月,陜西率先開展跨行政區劃檢察改革。作為省人大常委會批準成立的四個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之一,秦嶺南麓檢察院集中管轄安康、漢中、商洛三市跨行政區劃環境公益訴訟案件。而跨越寧陜縣、石泉縣、漢濱區三地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子午道遺址自然也在該院的管轄之中。
尋覓古道 發現案件線索
子午道遺址有著重要的文物價值,是探究古代政治、文化、經濟、軍事的重要載體,具有“地理標識”和“精神標識”雙重作用。子午道遺址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鎏金銅蠶”,更是見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開辟陸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然而,隨著歲月與自然的侵蝕,蜿蜒綿長的古道只剩些許棧孔、碥道、小聚落遺址等“殘骸”。
秦嶺南麓檢察院檢察長周興安介紹,為形成遺址保護共識,該院多次召開交流研討會,并通過查閱歷史資料、邀請文物專家講解、觀看系列專題片等方式,讓大家認識到子午道遺址不僅僅是一條交通線路,更是一條“文化之路”“詩歌之路”。
為此,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發揮一體化辦案優勢,秦嶺南麓檢察院成立辦案組,啟動調查工作。
為找準遺址保護切入點,辦案人員深入探訪了3縣(區)8鎮的13處遺址,與當地文物部門、鎮(村)干部、村民溝通,詳細了解遺址現狀、保護措施和群眾對遺址的知曉度。
“調查中,我們首次采用遙感技術、無人機航拍、現場踏勘相結合的方式,比對和分析遺址線路、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范圍。通過‘天上看’與‘地上查’協同作戰,有效突破地域限制,固定了關鍵證據。”秦嶺南麓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劉濤說。
開門辦案 聽取各方聲音
2022年11月17日,基于深入調查研究的結果,聚焦遺址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秦嶺南麓檢察院召開督促保護子午道遺址行政公益訴訟案公開聽證會。
為最大限度反映案件事實,檢察官通過大量視頻、語音、圖片,還原了遺址點位保護現狀,力證相關問題,對照文物保護法及相關條例,通過現場釋法,論證行政機關履職不到位,并向有關部門、鎮政府擬定整改建議,一并提交給聽證人員討論。
最終,包括與會代表、專家、學者等在內的聽證員一致認為,檢察機關通過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履職切實可行。同時,檢察機關擬定的建議內容也得到了行政機關的重視、理解和認同。
周興安說,行政公益訴訟并非和行政部門唱“對臺戲”,而是站在不同角度共同履行法定職責,促成更為廣泛的保護共識,與行政機關攜手畫好遺址保護“同心圓”。
跟蹤回訪 履行監督職能
2022年11月24日,秦嶺南麓檢察院向漢濱區文廣局、石泉縣文廣局、寧陜縣文廣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并向相關的8個鎮政府發出社會治理檢察建議。
收到檢察建議后,行政機關積極履職,均在法定期限內書面回復。整改期間,各地通過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加強日常巡查和隱患排查,建立長效保護機制,完善子午道及轄區其他文化遺址檔案。各地補充設立界碑25個、標志碑2塊、公示公告欄8塊、宣傳欄7個。
此外,石泉縣文廣局還印發了《古遺址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預案》《古遺址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安全防范規程》等制度文件,把監管保護措施從子午道遺址擴展至全縣其他3處古遺址類文物保護單位及86處各級古遺址,實現全域覆蓋。
2023年伊始,秦嶺南麓檢察院圍繞檢察建議整改落實情況,開展跟蹤回訪,實地察看整改成效。辦案人員發現遺址周邊環境得到有效清理整治,日常維護責任明確到人,遺址保護情況一目了然……真真切切讓人感受到了檢察建議帶來的變化,看到了行政機關實實在在的行動。 (楊慧 劉濤)
《各界導報》2023-04-27 第5424期 第四版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