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隨著中國國際航空CA932法蘭克福—北京航班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平穩落地,首都機場誕生了今年第1億名旅客。這意味著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首都機場成為中國第一個年旅客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也是繼美國亞特蘭大機場后,全球第二個年旅客量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
航空運輸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首都機場的發展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民航發展的縮影,也表明中國民航業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發展態勢。
據了解,首都機場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擁有3座航站樓、3條跑道、雙塔臺同時運行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如今,105家航空公司將這座機場與全世界65個國家和地區的296座機場相連,其中,國內(含地區)航點160個,國際航點136個。
首都機場于1958年投入使用,今年正逢機場運營60周年。1978年改革開放后,首都機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機場目前使用的3座航站樓分別于1980年、1999年和2008 年投入運營。1978年首都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僅為103萬人次,2018年達到1億人次,年均增長達12.1%。上一次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實現重大突破是在2016年,當時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9000萬人次,短短兩年時間,首都機場實現了1000萬增量。隨著首都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的逐年攀升,機場貨郵吞吐量也由1978年的3.4萬噸躍升至2018年底的超過200萬噸。不僅如此,首都機場還連續9年位列世界第二繁忙機場,并在國際機場協會服務質量評比中連續10 年獲獎。
作為“中國第一國門”,首都機場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的理念,一切以旅客為中心,持續完善服務保障功能,努力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滿足人民群眾對民航出行的需要。近年來,首都機場推動航空公司拓展國際遠程航線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線,不斷完善航線網絡;正式接管東區航空器機坪管制職責,加強與航空公司、空管等單位的協調聯動,提升航班正常性,截至2018年12月27日,首都機場放行正常率同比提高12.14個百分點;始發正常率同比提高13.91個百分點;縮短旅客通關時間,改善旅客上網體驗,開展“廁所革命”,推進無紙化便捷乘機,持續補齊服務短板。
與此同時,首都機場認真落實民航強國建設戰略部署,聚焦高質量發展,在“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標桿體系建設上下功夫。隨著業務量攀升和運營規模擴大,首都機場努力增強國際航空競爭力,與國際民航組織、國際機場協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國際組織開展合作,積極參加國際行業會議。
截至目前,首都機場與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的36家機場管理機構確立了姊妹機場友好合作關系。由首都機場發起的北京全球友好機場總裁論壇已成功舉辦6屆,成為中國機場與全球民航業交流合作、傳播中國機場實踐經驗的重要平臺。
未來,首都機場將繼續增強旅客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全力以赴建設世界一流大型國際樞紐機場的“四型機場”標桿,助力民航高質量發展。(喬雪峰)
編輯: 楊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