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陜西全民義務植樹網開通暨“我為大熊貓種竹子”網絡植樹項目啟動儀式在陜西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舉行,希望借此平臺讓“愛綠、護綠、興綠”成為陜西民眾的自覺行動。
近年來,陜西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該省林地面積達1.85億畝,森林面積達1.33億畝、森林覆蓋率達43.06%,年均義務植樹8000萬株,全省綠色版圖向北推進400多公里。
陜西作為全國首批實施網上義務植樹的試點省份,積極探索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捐資捐物等8類義務植樹盡責形式,拓寬盡責渠道,豐富植樹內涵,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工作,初步形成義務植樹“實體參與”和“網絡參與”共同發展新格局。
陜西省綠化委員會副主任、省林業廳廳長薛建興表示,將以此活動為契機,充分利用全民義務植樹網的平臺,讓“愛綠、護綠、興綠”成為陜西民眾的自覺行動。
同時,借助陜西全民義務植樹網,“我為大熊貓種竹子”網絡植樹項目正式啟動。據了解,陜西省林業科學院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現存欄23只大熊貓,每年食用竹子約需40萬公斤,主要從陜西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轄區采集。林場可提供的竹子僅能滿足大熊貓2個月食用,不足則需從其它地區購進。
“我為大熊貓種竹子”網絡植樹項目實施地點在陜西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東西山寨竹子基地,面積163畝,共栽植甜竹和箬竹20807篼。該項目種植采用母竹移植法,2018年秋季進行栽植工作。2019年至2021年計劃進行5次幼林撫育,竹子保存率達85%以上。
該項目到2024年后,每年可提供大熊貓喜食甜竹和箬竹4.89萬斤。除了解決大熊貓的飼料供應問題外,還將擴大甜竹和箬竹的種質資源。結合項目的實施,林場針對甜竹和箬竹的山地栽培推廣,進行科學實驗研究,完善甜竹和箬竹的山地栽培推廣經驗技術,為以后大面積推廣栽培提供重要依據。(阿琳娜)
編輯: 大蒼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