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對未完成約束性指標考核任務的地方負責人進行集中約談。
西部網訊(記者 鄢山宇)7月4日,陜西省對未完成《陜西省“治污降霾 保衛藍天”2017年工作方案》約束性指標考核任務的西安、寶雞、咸陽、渭南、榆林、漢中、韓城市人民政府和楊凌示范區管委會負責人進行集中約談,要求各地進一步夯實工作責任,加大工作力度,切實落實各項大氣污染治理措施,盡快改善區域環境空氣質量。
西安等4市兩項考核指標均未完成
約談指出,2017年以來,全省上下大力實施“鐵腕治霾•保衛藍天”專項行動,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全省優良天數同比增加8.3天,PM2.5濃度同比下降8.1%。
但各市(區)完成空氣質量考核指標的進展不同,商洛、安康、銅川、延安全面完成優良天數和PM2.5濃度兩項考核指標;榆林、渭南、楊凌、韓城僅完成一項考核指標;西安、咸陽、漢中、寶雞兩項考核指標均未完成。
其中,西安市PM2.5平均濃度考核指標67微克/立方米,實際完成73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考核指標220天,實際完成180天;
寶雞市PM2.5平均濃度考核指標57微克/立方米,實際完成59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考核指標252天,實際完成247天;
咸陽市PM2.5平均濃度考核指標78微克/立方米,實際完成80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考核指標218天,實際完成154天;
漢中市PM2.5平均濃度考核指標52微克/立方米,實際完成53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考核指標277天,實際完成269天。
專項執法檢查10天發現環境問題882個
巡查執法檢查和大氣專項督察發現,各市(區)存在較為突出的環境問題,特別是6月11日以來,省環保廳啟動了為期一個月的關中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從全省環保系統抽調200余人,分5個工作組對關中地區67個縣區(含開發區),僅10天時間就發現環境問題882個,占檢查企業(單位)總數的43.8%。
其中,“散亂污”企業占問題總數的16%,揮發性有機物(VOCs)占25%,工地及道路揚塵占13%,重點涉氣企業占21%,散煤治理、燃煤鍋爐淘汰占4%,清潔取暖及燃煤替代、載貨柴油汽車等高排放機動車和其它環境問題占21%。
15個工作日內上報整改工作方案
約談要求,8市(區)一要切實提高認識,狠抓落實,在推進具體問題整改的同時,不斷強化長效機制建設。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鐵腕治霾重要性的認識,多從主觀上找差距,從工作上找不足,加大壓力傳導,層層夯實責任,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確保治污降霾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要切實發揮行業監管作用。針對專項督查發現的部分行業主管部門依然存在思想不重視、監管不到位、管理水平低的問題,要督促行業主管部門厘清監管職責,主動作為,加快推進問題整改。要嚴格執法,督促企業主體責任落實。要針對專項督查中發現的企業法律意識淡薄,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加大執法力度,要采取高限處罰、按日計罰、移送司法等措施,形成強大震懾力,督促企業嚴格遵守國家環保法律法規。各市(區)按要求制訂整改工作方案,并在15個工作日報省環保廳。
西安、寶雞、咸陽、渭南、榆林、漢中、韓城和楊凌示范區等8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人均作表態發言,表示誠懇接受約談,正視問題,舉一反三,完善機制,確保責任壓實到位,切實落實各項大氣污染治理措施,持續改善區域環境空氣質量。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