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記者從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獲悉,目前,我省已建成覆蓋全省的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信用信息支撐。
截至今年5月底,陜西省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已分別收錄了22.7萬戶企業和2453萬自然人的信息,錄入信貸余額占到全省貸款余額的90%以上;全省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及部分符合條件的村鎮銀行、小貸公司等170多家機構接入征信系統,為各機構開通企業和個人查詢用戶1920個和1.1萬個。今年1月至5月各機構月均查詢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1.68萬次和63.99萬次。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的建成和聯網運行,有效解決了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在提高審貸效率、擴大信貸業務、防范信貸風險、提升信用意識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在全國創新構建“前置+監測”技防模式,充分發揮科技防控優勢,全面提升征信查詢業務風險防控和追溯能力。2017年,我省在全國率先上線了陜西省征信查詢監測系統,實時采集各接入機構查詢數據,及時發現可疑操作并實施預警。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51家接入機構已接入查詢監測系統,共接收企業查詢記錄14.88萬條,個人查詢記錄952.7萬條。
我省在全國率先實現征信查詢縣域全覆蓋,切實提升了征信為民服務水平。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從2016年開始,在全省推進征信查詢窗口標準化建設,實施征信服務零距離活動。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已建成44個標準化示范窗口,實現了征信服務設施、服務內容和服務產品的標準化,有效提升了用戶體驗。截至目前,全省共布放信用報告自助查詢機155臺,今年1月至5月共提供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服務82.5萬人次。
我省還不斷優化信用環境,改善全省金融生態環境。我省建立了由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和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省發展改革委建立了全省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實現與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信息互相補充。同時,我省還探索建立了行業紅黑名單管理制度,構建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基本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格局,并引導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務、信貸管理中使用信用報告,以信用為核心的市場監管意識不斷增強。(記者 曉霞)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