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陜西物流業成績單正式出爐。陜西省統計局近日公布的《2018年陜西物流業運行情況分析》顯示,去年陜西社會物流總額突破5萬億元大關,增速超過全國。但物流業運行效率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企業規模也存在進一步提升空間。
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下降
去年陜西社會物流總供給繼續擴大,全省社會物流總額達50718.6億元,同比增長8.5%,超過全國增速2.1個百分點。但占比僅有全國物流總額283.1萬億元的1.8%,與上年持平。
“現代物流業發展對陜西建設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意義非凡。”西北大學絲路經濟研究院院長盧山冰表示,物流業連接生產與消費,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與地區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相互促進關系。
在陜西社會物流總額構成中,工業品物流、外部流入和進口物流占全省物流總額的95.3%,農產品物流、再生資源物流和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分別占總額的3.3%、0.1%和1.3%。
從物流環節來看,陜西大力推進的物流降本增效取得成果。2018年,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3722.4億元,增長7.9%,增速比2017年回落3.4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全省GDP的比重為15.2%,比2017年回落0.5個百分點,意味著全省單位GDP物流成本費用水平降低,物流行業經濟運行效率、服務水平有所提升。
目前,運輸環節費用仍是陜西物流業運行的最大費用支出。2018年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占比有一定變化,其中運輸費用占比68.1%,比上年同期繼續降低0.2個百分點,保管倉儲費用和管理費用占比分別為23.6%、8.3%,分別提高0.1個、0.1個百分點。
陜西物流企業規模普遍偏小
陜西省統計局指出,與發達省份相比,陜西物流行業目前仍存在運行效率較低、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偏弱、管理水平不高,流動經濟動能發揮不充分等劣勢。
以反映物流行業運行效率的指標看,去年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為14.8%,陜西比重為15.2%,這意味著我省物流行業運行效率與全國物流業運行平均水平仍存在差距,適應生產和消費需求的物流供應鏈有待進一步的升級和優化。
陜西物流企業普遍處于“弱、小”的生存狀態。據監測的全省70戶物流企業運營情況,去年有44戶物流業務收入增長,26戶收入負增長。同時戶均營運車輛較少,去年全省道路運輸業26.8萬戶,營業性貨運車輛43.91萬輛,戶均僅1.63萬輛。
“物流行業生態分散是國內行業整體現狀。”西安郵電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張鴻表示,由于行業分散導致了信息化發展滯后,大量小企業、夫妻店或兄弟幾人開的店,他們過去都不太需要信息化;稍微大一點的企業,也不愿承擔這部分成本。這對于陜西物流行業來說,既是問題,也是機會。在打造“互聯網+流通”建設中,陜西物流業應打造以電子商務平臺、現代物流體系、大數據、跨境貿易平臺為核心的基礎設施,推進智慧物流,引導和倒逼傳統流通企業加快信息化改造和使用,提高物流業運行效率。 華商報記者 李程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