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劉亦菲出演《花木蘭》、蕾哈娜惹爭議的“中國風”封面,三大風格各異的“中國風”撲面而來,與2019年暑期檔正面交鋒。有網友說,這屆的“中國風”似乎擺脫了水墨畫和青花瓷怪圈,應該能在暑期檔喚醒“早晨從中午開始”的95后們,你怎么看?
新晉中國風:當西方時尚偶像遇到東方美學
如果說《長安十二時辰》一鏡到底的24小時反恐讓人大呼過癮,那么當西方時尚偶像遇到東方美學,會發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
近日,流行天后蕾哈娜與《時尚芭莎》合作,以傳統中國風格登上雜志封面,大膽挑戰團扇、仕女妝及中國戲曲頭飾,滿屏毫無違和感;真人版電影《花木蘭》中確定由華人演員劉亦菲來詮釋“花木蘭”這一形象,由此誕生了首位華人迪士尼公主,并于7月8日發布了預告片,颯爽利落的打戲、紀實還原的場景很是吸睛,其中“花木蘭柔晰暮色妝”一條登上熱搜,引發熱烈討論。
街訪賣場:暑期檔鮮有中國風“上市”
上周,當各大賣場通過海報和自媒體,將熱播IP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玩了個底兒掉,而本周花木蘭和蕾哈娜的“中國風”,并沒有在各大賣場掀起多大水花。記者走訪了鐘樓和小寨幾個購物中心。在化妝品區域,導購告訴記者,每當各大品牌新年限量版上市時,中國風元素會出現爆棚,暑期檔不是熱點;在服裝區,更是鮮有中國風元素的設計;而想要在購物中心買到年輕漢服愛好者心儀的漢服,更是少之又少。與此同時,作為國潮代表的中國李寧等品牌,也成為少有保留“中國風”的時尚傳承者。
對話95后:不要過分“消費”西安經典內核
95后是否對這屆“中國風”買單,記者采訪了幾位來自西安文理學院的同學。
李瑜:蕾哈娜在我看來是最適合中國風的外國人,這次跨界,更是使得全球的年輕人通過蕾哈娜,愛上中國風。
劉佳佳:拿個扇子戴個大紅花就一定是中國風?我反倒覺得劉亦菲在《花木蘭》里的“反相親式妝容”特別討喜我們95后,很容易就被get到,而迪士尼作為口碑保證,不論是選擇中國元素,還是啟用華人演員,不僅是對中國文化與市場的尊重,也給了中國風元素成長、傳播的機會。
劉昱:西安不再是那個刻板端著架子的歷史文化古都,他同樣是鮮活的、多變的、充滿生活氣息的國際化大都市。即便如此,個別機構如果過分“消費”西安內核,刻意將西安包裝成無內涵的“網紅”,而忽視了真正的經典與傳承,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西安。
張姚:有人說穿著印有漢字的衣服看上去很土,在我看來,通過有內涵或者有趣的文字,使用篆書等不常用的設計組合,彰顯年輕人的時尚態度,是一件非常時尚的事情。
走進學院派:想要畢業首先挑戰“中國風”
中國風已經成為一門必修課走進專業院校。記者了解到,西安工程大學近些年的畢業設計主題,從2016年《奇幻之旅》、2017年《絲路暢想》、2018年《漢·始記》到2019年的《盛·華章》,已經成為中國風的學院派代言人。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2015級畢業生袁仁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的畢業設計以“新時代的浪漫主義潮流”為主題,將唐代傳統的山水畫元素與現代風尚相結合,肩負起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副教授袁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西安工程大學每年畢業設計大賽,想要通過學院派體現出西安獨有的LOGO,就必須一方面充分挖掘“周秦漢唐”的地緣優勢,另一方面做到與國際流行趨勢同步發展,激發出同學們的創造力、創新意識,使大家在了解全產業鏈的基礎上,將西安豐厚的歷史文化與特有的精神內涵,融入到未來的設計中。
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講師延睿認為,中國元素的流行,直接反映出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這與我們國家提倡國學、推崇中國文化、提升美學意識有很大關系。西安歷史文化足以震撼世界,在尊重歷史文化的前提下,可將中國風潮的創新引入時尚產業領域,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國潮正發力:通過“顏值跨界”示好95后
唯品會聯合艾瑞咨詢發布了《種草一代 95后時尚消費報告》,根據報告顯示,近5成的95后更喜歡顏值高的產品,12.4%的95后喜歡分期緩解購買壓力。可以看出,95后年輕人在對待品牌方面更加重上個性,認為“顏值即正義”。
近期兩大國貨試圖通過“顏值”來示好年輕人。35歲經典國民飲料健力寶變身國潮演繹中國風,通過“錦鯉護身”、“招財熊貓”、“中國制造”三種文化罐主題,在95后“Z時代”怒刷存在感;而百年王老吉也越來越不“正經”,近期與瓷妝攜手跨界,“以草本色、不色限”為主題推出三款限定款唇釉,聚焦95后女性消費者贏取關注度。知名營銷專家肖明超認為,國潮圈的夏天復興,不僅“潮”在產品,更“潮”在將中國精神傳遞出去,既引發80后“回憶殺”,同樣也會引發95后的關注,這樣的創新在這個時代是喜聞樂見的。 記者 尚璟 實習生 楊拓 李宇欣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