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水稻傳統人工收割方式已經基本被機械收割所取代。而在安康平利縣西河鎮女媧山村,依舊采取水稻傳統人工收割方式,遵循自然規律,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證大米的品質及口感。
9月11日,位于女媧山村金竹溝原生態水稻田里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飽滿的谷穗壓彎了稻桿,放眼望去,遍野鋪金,空氣中也彌漫著淡淡的稻香,這里的500余畝原生態水稻將在當天開鐮收割,以此慶祝第二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到來。
只見金黃的稻田中,數十位村民手持鐮刀一字排開,迅速揮舞著手中的鐮刀,將金黃的稻秧割下并整齊的堆放。而負責脫粒的打谷人則分為兩組,兩人一組,交叉替換的將手中的稻秧在拌桶里反復甩打脫粒,拌谷聲“嘣嘣嘣嘣”有節奏的作響,一片豐收景象,聲勢頗為壯觀。
平利縣全國勞模洪善存、樊文來在當日來到稻谷收割現場,并下田與村民們一起收割稻谷,分享豐收的喜悅。當天,“帶你去鄉游”第八季攝制組也來到現場,將開鐮收割的熱鬧場景用手中的鏡頭記錄下來,并與偉業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在打谷現場精心布置了女媧山原生態大米烹飪美食體驗區,供當日的游客們來體驗美味。
兩口鐵鍋蒸煮著數日前剛從山腳下早熟的水稻田里打出來的新米,只見米粒飽滿,色澤清透,揭起鍋蓋,一股清甜的米香撲鼻而來。新米之間還襯著紫薯、土豆、南瓜、玉米,寓意著五谷豐登、風調雨順。現場的6種家常炒菜則寓意著六六大順,菜品的原食材則全部就地取材,都是村民自己家種養或者是山間的山野菜,味道十分可口。而支起的五口吊罐烹煮著香噴噴的老鴨湯,鴨子全部是村民家專門為薅秧所養,因女媧山的水稻耕種收割全采取傳統方式,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稻田里的蟲子和雜草的清理全部靠這些鴨子在稻田里穿梭覓食,暨助力了水稻生長,又節省了村民除草的工作量。
據悉,女媧山村水稻種植項目由偉業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種植,從育苗收割,整個環節均未采用化肥農藥等有害物質,極大地保留了水稻的原生口味與品質。該合作社還與陜西衡一信息網絡公司對接,以“平臺+合作社+公司+貧困戶”的產品回購發展模式,通過“買安康”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線下線上銷售,解決了女媧山原生態大米銷路,為村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張 松 石 頭)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