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中國·陜西(洛川)國際蘋果博覽會目前正在火熱進行中,來自美國、日本、新西蘭、法國、哈薩克斯坦等全球蘋果主產國以及陜西、山東、山西、河北等10多個蘋果主產省的相關人員,通過各國產業精英進行交流探討,把脈產業發展,探尋產業發展新趨勢、新思路、新路徑,攜手合作推動全球蘋果產業發展。
機械采收降低勞動力投入
據統計,陜西蘋果已經建成面積近千萬畝、產量過千萬噸的生產基地。全省果品冷藏庫貯藏能力358萬噸,其中氣調庫貯藏能力110萬噸;果品分級選果線208條,選果能力862噸/小時,其中4.0智能化選果線70條。
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陜西蘋果產業在采后整理、貯藏加工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程來亮介紹,美國非常重視蘋果的分級包裝保鮮,采收后直接送到冷庫,使用聰明鮮水果保鮮技術,延緩水果貯藏、運輸、銷售期間的果實后熟衰老問題,保持果實硬度與風味直到貨架期,從而帶給消費者更多的美味享受。此外,隨著國內蘋果產業勞動力成本正在大力增長,如何減少勞動力投入也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中國蘋果主產區采用矮化砧木的密植栽培,減少化肥農藥等使用,顯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但是大部分蘋果的生產還是一家一戶,小規模市場也很難有市場競爭力。”程來亮建議,除了加強新品種的研發,還需要精準的果園管理,提升機械化、智能化管理,實現機械采收,對小規模果農提供足夠的政策和技術支持。
形成產業集群打造輻射圈
近年來,陜西按照“三年百市”營銷行動的要求,積極參加國內外各種大型推介活動,在省內外舉辦各類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推介活動,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推動標準化生產、市場化營銷,使陜西蘋果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以中國·陜西(洛川)國際蘋果博覽會為例,首屆博覽會簽訂蘋果購銷合同銷售總額11.6億余元,去年博覽會簽訂的蘋果購銷和招商引資項目總金額達到50.63億元;參會人員也從最初的國外果品經銷企業代表及國內洛川蘋果企業代表、合作社負責人100余人,發展到了今年的全球蘋果主產國和國內蘋果主產省的蘋果產業專家、企業代表、行業組織負責人、政府官員500余人。博覽會已經成為世界各蘋果主產國和中國蘋果主產區深入交流的平臺。
展覽業協會(UFI)全球副主席及亞太區主席仲剛認為,西安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具備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會展城市的基礎和潛力,舉辦國際果蔬飲品博覽會陜西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西安舉辦國際果蔬飲品展會,可以延伸產業鏈,廣邀國際客商參展參會,提供強大的平臺支持,形成產業集群,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助長農民增收和脫貧致富,打造輻射“一帶一路”國家的果蔬產業圈,成為果蔬的貿易、流通、深加工中心。 記者 文晨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