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2 08:59:30 來源:陜西日報
10月12日,陜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現場,講解員向觀眾介紹由我省高校自主研發的“魅影”太陽能WiFi無人機。記者 杜瑋攝
記者 孟珂
“給我和大飛機拍一張!”“據說這款無人機特別先進!”連日來,陜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現場,科技展區成為最受歡迎的“打卡”地之一。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模型、運-20飛機模型、“魅影”太陽能WiFi無人機模型等展品引來眾多參觀者合影留念。
吸引人的不僅是展品,更是陜西科技的強大力量。中國第一架無人機、中國第一臺雙頻激光干涉儀、中國第一個獨立原子時系統、中國第一臺國產移動交換機、全球第一套煤基乙醇工業項目……科技展區展示著陜西科技領域創造的諸多“第一”。“我以前只知道陜西航空航天科技實力在全國領先,現在才知道原來咱們有這么多的‘中國第一’‘世界第一’。我們的科研工作者真了不起!”今年29歲、從事建筑行業的林一沛說。
未來出版社工作人員魏恩普已是第二次來觀展。他緩緩走過展墻,仔細觀看照片和文字。“祖國發展得太快了,70年來,社會各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著這些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感覺這幾十年的場景就像是電影畫面一樣在腦海中閃過。”魏恩普說,“科技展區讓我長了好多知識。作為陜西人,感覺非常驕傲。”讓中國制造的大飛機翱翔藍天,是幾代航空人的夢想。2016年7月,運-20飛機正式列裝部隊,成為令國人振奮的“大國重器”。
“你看,這是3D打印機。”57歲的李建平一邊觀展,一邊在微信上將自己在現場看到的內容通過照片、視頻和語音分享給朋友。“我在展覽中感受到了陜西的巨變。陜西對全國、對世界作出的重要貢獻更是激動人心。所以我推薦朋友們也來看看,一定會不虛此行。”李建平說。
“這里還有咱們參與建設的項目呢!”在航天液氧煤油發動機前,新時代(西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高級工程師耿冀杉和同事們交流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先后成功研制的100余種液體火箭發動機和空間推進系統,成為我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空間探測器的主導動力。其研制的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被譽為航天液體動力技術的“珠穆朗瑪峰”。耿冀杉所在的公司,20多年前就開始參與航天領域相關項目的建設。
“我們有幸作為參與項目建設的一方力量,見證了我國自主研發航天發動機的艱辛歷程和輝煌成就。今后,我們將立足工程建設領域,繼續為陜西發展貢獻力量。”耿冀杉說。
科技創新引領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提升著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展柜中一組不同時期的手機實物展品吸引了90后吳蓓蓓的關注。“看到這些手機我感覺特別親切,因為其中大部分款式都是我和家人、朋友曾經用過的。很難想象,我們日常使用的通信工具經過了這么多次更新換代。科技發展得太快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吳蓓蓓說。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