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報訊(記者 李琳)你有沒有留意到,身邊有不少老年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問題,比如經常情緒低落,為疾病而抑郁。
10月29日,“陜西省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正式啟動,確定63個試點社區開展服務,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開展心理評估和干預,高危人群及時轉診,實現心理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率30.3%
農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率26.8%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老年人的幸福安康以及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發展。由于人口快速老齡化、高齡化、家庭結構變化以及老年多種慢病共存等原因,導致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凸顯,老年人群中存在抑郁或者焦慮癥狀心理問題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同時,隨著年齡增加,或受許多慢性病的影響,老年人認知功能逐漸退化,發生老年癡呆癥的危險性也逐漸升高。
研究顯示,中國老年焦慮癥狀檢出率為22.11%,老年抑郁癥狀檢出率為22.6%,約10%的老年人有認知功能損害;65歲以上老年人群總癡呆患病率為5.56%,每增加5歲,癡呆的風險就會翻倍,80歲以上的老年人癡呆率達到40%。然而,老年抑郁癥、焦慮癥和老年期癡呆的識別率、診斷率及治療率都比較低,對其危害的嚴重性缺乏足夠重視。
相關調查表明,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率為30.3%,農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率僅為26.8%。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口流動、文娛活動有限、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因素,導致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為了積極應對老年心理健康問題及需求,提升基層老年心理健康服務能力,維護和促進老年心理健康,國家衛健委積極推進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著力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實施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的通知》,明確2019年~2020年在全國選取1600個城市社區、320個農村行政區開展工作,增強老年人自我保健、自我防衛、自我調適的能力,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批26個社區和村開展項目
貧困空巢失能老人為重點對象
2019年到2020年,我省選取63個社區開展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今年第一批項目點包括西安市、寶雞市、渭南市20個城市社區和6個農村行政村。通過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開展心理評估和干預,了解和掌握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與需求,增強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識,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實現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素養,改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老年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項目服務對象為試點社區內常住65歲及以上居民(指居住半年以上的戶籍及非戶籍居民),貧困、空巢、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齡獨居老年人為重點納入對象,服務人員為各級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及相關企業、社會組織等人員。
西安6社區首批試點
根據調查數據開展分類干預
據了解,首批試點社區集中在西安、寶雞、渭南,西安市包括貢院門社區、土門坊社區、新桃園村社區、牡丹莊園社區、冶金社區、遠東西社區。
項目具體如何為老年人提供服務?陜西省衛健委老齡健康處工作人員介紹,首先開展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和評估,集中或入戶采用統一的問卷對社區老年人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包括慢病患病情況、生活愛好、心理韌性等基本信息,以及癡呆篩查量表、病人健康問卷以及焦慮量表等,進行認知及心理健康狀況評估,調查應當充分尊重老年人個人意愿并獲得知情同意;其次,根據調查狀況數據,開展分類干預,對社區老年人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分類,分為一般人群、臨界人群、高危人群,對不同人群開展不同的認知與心理干預,包括對一般人群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文體興趣小組活動、認知與情緒主題小組等社區活動;針對臨界人群,就是評估上顯示輕度的抑郁和焦慮人群,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組織參加社區活動外,還要全面提升社會支持,包括家庭、鄰里、社區內和全社會的支持關愛。
針對認知功能受損或者中度及以上抑郁或者焦慮的高危人群,要有隨訪管理與轉診推薦,利用社區已有的心理衛生服務人員和社會上心理工作者為有心理疏導或調適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輔導、情緒紓解、悲傷撫慰、家庭關系調適等心理咨詢服務,建立社區與上級醫療機構的轉診聯系機制和綠色通知,對于高危人群建議通過定向轉診去心理科等專科機構做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及時治療,實現心理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