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聞網-西安晚報訊 “紅燒肉、西藍花、臊子面……每天飯菜不重樣,有葷有素,不光口味好還衛生健康,真是解決了我們老年人最大的生活困擾。”提起家門口的“老年餐桌”,家住未央區大明宮街道鳳鳴華府社區的張阿姨贊不絕口,“黨的政策好啊!別看每天吃啥只是一件小事情,但卻給咱老百姓實實在在解了難題!”
從“小切口”解決“大問題”,是未央區大明宮街道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一個縮影。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大明宮街道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把理論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緊密結合,通過“淬火課堂”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推動主題教育取得實效。
“我們依托街道黨校‘淬火課堂’組織黨員輪訓,目的是讓街道1400余名黨員進課堂回爐淬火,通過培訓,使黨員思想升華,鍛造黨性,進一步牢記初心使命,增強黨性意識和宗旨意識,為推動街道經濟社會追趕超越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大明宮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子陽告訴記者:“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推動理論。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街道的黨員干部懷著‘群眾事情無小事’的理念,帶著責任走一線、進社區、進家門、進企業,切實幫助群眾排憂解難。”
大明宮街道地處城市核心區,居住著不少老年人。“街道領導班子深入社區調研的過程中發現目前社區居家養老存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困難之一就是‘衣食住行’中的‘食’。” 李子陽說,“由于街道轄區老舊小區居多,很多老年人單獨居住,子女不在身邊或者休息日才能來看望一下,很多老人都苦于飯難做的問題,多數時候只能隨便湊合一下,既不方便,又不利于健康。”
解決好轄區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實際困難,成為大明宮街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大明宮街道結合各社區自身實際,以普惠優先、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委托承辦的原則,積極推進居家養老服務“老年餐桌”惠民項目。不久前大明宮街道與陜西心為養老服務機構聯合開辦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老年餐桌”在轄區內鳳鳴華府社區、君逸社區、明園社區等4個社區陸續正式運營,為空巢、孤寡、獨居以及高齡老人共100多人提供用餐服務。不僅每天的飯菜不重樣,還適合老年人特點,在餐食制作上以易消化為主,同時針對行動不便、無法外出、子女沒時間照顧的老人,由養老機構和社區志愿者幫忙打飯送上門。老年朋友們不但可以在家門口吃上熱乎乎、可口的飯菜,還可以選擇打飯回家。
“我家老頭兒身體不好,走不了路,平時我又要照顧他,又要做飯,常常就是對付一兩口。現在有了‘老年餐桌’,我每天都到這兒打飯帶回去。碰上忙不過來不想下樓,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還能送飯上門,來了還幫我倒垃圾、理發,生活方便多了!”家住君逸社區的李奶奶今年83歲,“老年餐桌”給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方便。
理論清醒,方能思想堅定;信仰執著,方能行動自覺。“淬火課堂”的舉辦,讓大明宮街道的黨員干部進一步明確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干部輪訓的這種形式特別有意義,真正做到了全面覆蓋、深入人心。”鳳鳴華府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吳芳說:“我對課堂上周豐教授講的一句話感觸特別深刻,‘從實處發力,向深處扎根’,解決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是向深處扎根。‘淬火課堂’時刻教導、提醒我們,要扎根群眾、解決群眾的難題,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
據了解,目前,大明宮街道“淬火課堂”已開展十余場,全面覆蓋了街道1400余名黨員。下一步,大明宮街道將以“淬火課堂”為載體,繼續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讓廣大黨員干部重教育、守初心、敢擔當,用心用情用力繼續解決好群眾的實際生活困難,讓老百姓生活在大明宮街道轄區,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幸福感、獲得感。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端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