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建設教育強市
11月6日,西一路小學教師為秦漢新城英才學校的小學生們介紹兩校師生手工作品。當日,西安市新城區西一路小學“名校+”教育聯合體啟動,西一路小學與西咸新區秦漢新城英才學校簽訂了“名校+”教育聯合體聯盟共建協議,全方位助力英才學校成為秦漢新城人民群眾滿意的家門口的優質學校。首席記者 王健 攝
新建高新第十五小學項目現場 記者 馬相 攝
近年來,我市教育系統針對黨政關心、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問題,不回避、不遮掩,加大整改、奮力提升,保入學、促均衡、強隊伍、推改革,取得了階段性進展。10月以來,以全市教育大會出臺的《加快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 建設教育強市的實施意見》和《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為抓手,我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緊盯目標、夯實責任、狠抓落實,朝著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建設教育強市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建學校保學位成第一要務
兩年時間,西安新增人口超過百萬,學位需求急劇擴大。建學校、保學位成為第一要務。全市教育系統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327所并按時安全地投入使用,新增學位20.19萬個,相當于近20年全市新增學位數量總和,有效保障了新西安人的入學需求。
根據西安市日前發布的《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秋季入學時,西安還將新建、改擴建170所學校并投入使用,屆時將新增加16.44萬個學位。那么這些學校是否可以順利建成?
11月17日,記者隨西安市教育局規劃處工作人員來到高新區第十五小學(老煙莊小學)新建學校項目現場。
高新十五小項目經理唐博介紹說,從9月進入現場至今,高新十五小新建學校項目通過全員加班加點已經有一棟主體呈現出來。施工方計劃今年年底完成土方開挖和基坑處理工作,到明年1月完成主體封頂,明年6月全部竣工,竣工時將完成室內裝修、水電氣正常供應。唐博說:“我們全部安排好了,今年春節全員不放假,保證明年9月讓孩子們順利入學。”
留給施工方的時間僅有200余天,這么短的時間內,能否保證建筑質量?唐博坦言,學校建設是民生工程,他們一刻也不敢怠慢,從進入項目現場開始,就已經和所有工人、管理者溝通好,在如期完成建設的同時保證建設質量。“我們修建的學校絕對是百年工程,保質一百年。”唐博說,在施工過程中,有關部門也會不定期檢查,確保施工質量,同時還有專業的監理公司常駐現場,時刻監督施工隊保質完成。
未來三年,我市將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30所,增加學位38.95萬個。在城市改造和住宅小區建設中,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并優先交付使用基礎教育設施,有效利用學校建設“綠色通道”加快學校建設進度。
強引領促均衡是重攻方向
為化解擇校熱,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滿足人民群眾就近入學的迫切需求,我市把辦好家門口的學校作為重攻方向,深入實施“名校+”工程,綜合運用“一長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結對提升”等四種模式,組建市級“名校+”教育聯合體132個,區縣級“名校+”教育聯合體742個,惠及學生95萬人。這一舉措較快地提升了一批薄弱學校辦學質量,受到群眾廣泛認可。
回民中學就是“名校+”工程的受益者,原本不足70人的學校,經過市二十三中的對口幫扶,人數達到如今的634人。二十三中校長鄧浩介紹說,為組建回民中學高素質教師團隊,二十三中選派了8位省市級骨干班主任、省級學科帶頭人、市級教學能手擔任回民中學班級的科任教師,同時給每間教室配備智慧黑板,給學生們購買了300套新桌椅,為日后正常的教育教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師資力量和硬件條件的改善,二十三中對學生也進行了調配。2018年秋季,回民中學入學的100名新生全部在二十三中本部上學,初三年級學生整體搬遷至回民中學,確保了“名校+”順利展開。
如今的回民中學,得到了更多家長的認可,家長李女士感慨,看到回民中學煥然一新,切身感受到了“名校+”對普通學校帶來的變化。
實施“名師+”工程,我市已組建市級“名師+”研修共同體109個,常態化播出與教材同版、課程同步的“名師公益優課”,向全市師生免費開放,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家長報校外輔導班耗費的財力和精力,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一致好評。
啟動實施“名校長+”工程,我市成立了名師、名校長陜西師范大學培訓培養基地,首批180名校園長培養工作已正式實施。實施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提升計劃,市級層面重點對200所公辦薄弱學校進行全面提升,區縣層面實現對全城薄弱學校提升全覆蓋,在優化布局、資金投入、項目安排、教師配置、交流培訓等方面傾斜支持。推進教育信息化,培育了智慧校園實驗學校49所,加快優質教育資源數字化免費共享步伐,上線優質資源296萬余件,參與學習達366萬人次。
下一步,市教育局將繼續深入實施“名校+”“名師+”“名校長+”工程,通過“名校+”教育聯合體、優化學區、集團化辦學、對口幫帶等方式,努力辦好家門口的學校。
重統籌提質量有發展目標
普惠發展學前教育,截至目前,我市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到83%以上,全市共創建等級以上幼兒園1051所,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到63%。到2021年,我市將實現公辦幼兒園提升改善項目全覆蓋,新創建等級幼兒園100所,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到65%。
均衡發展義務教育,目前共創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市級樣本實驗校397所,品質課程基地學校116所。啟動實施“西安好課堂,助力‘名校+’”全市品質課程分享活動。下一步將通過加大投入、優化布局、科學劃分學區、落實定向招生政策以及實施“名校+”工程等措施,推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創建100所義務教育教學管理特色學校、200所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示范學校。
特色發展高中教育,已建成普通高中新課標、新高考學科教研基地175個。標準化高中占比達到100%,創建省級示范高中30所。下一步,還將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推動普通高中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育管理、育人方式等方面形成辦學特色,創建普通高中特色學校45所。對100所普通高中基礎設施進行提升,建設300個學科教室、創新實驗室、社團活動室等特色部室。
加快發展特殊教育,高陵區特殊教育學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下一步將繼續優化特殊教育學校布局,每個區縣建立2-3所融合幼兒園,每個開發區原則上建立1-3所融合幼兒園;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高新區、西咸新區各建1所特殊教育學校。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6%以上。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我市已有16所學校19個專業獲準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單位。下一步將加快改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確保將教育費附加的30%用于職業教育。創建6所省級高水平示范中職學校,20所市級高水平中職學校。建成20個市級重點專業。建立產教融合機制,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規劃建設與產業園區對接的區域性職業教育園區,建成15個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重培養強隊伍定持續抓好
2018年以來,通過實施人才引進“雙千計劃”招錄各類教育高層次人才1405名,招聘各類公辦教師5149名,在全市調劑1350個教師編制到中心城區。依托賽教、送教下鄉等活動載體開展崗位練兵。通過建立師德師風正、負面清單,規范教師從教行為。深入實施教育人才培養“百千萬工程”,兩年來共培訓校長教師9.29萬人次。連續兩年隆重表彰50名“西安教育之星”、60名“最美教師”和一批優秀教師。
下一步,將同步抓好教師、校長、教育管理干部三支隊伍建設,激發干事創業活力。實行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動態管理,建立市區(縣)兩級“事業編制周轉池”。采取“1+5模式”多渠道招錄教師特別是高層次教育人才。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進一步提高中、高級結構比例。逐步提高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單列班主任津貼。加快推進校長職級制、年薪制、聘任制改革,建立形成校園長隊伍成長型、專家型、領航型人才梯隊培養體系。繼續實施教師培養“百千萬工程”,到2021年,培訓教師6萬人次,培養市級骨干教師3000名、卓越教師500名和教育家型教師100名,形成“成長型、專家型、領航型”校園長隊伍和“骨干、卓越、教育家型”教師隊伍人才梯隊。
抓五育提素質要繼續實施
西安鐵一中的“社團課程化”特色深受社會關注。據了解,學校成立了70多個社團,涵蓋了文體類、學術類、競賽類、雜志類和公益類等,包括110多個選修課供學生選擇。為保證每名學生每周都有時間積極投身到社團中,鐵一中還將社團課程固定化,實現了獨樹一幟的藝體特色。學校的交響管樂團、合唱團、男女足、籃球、擊劍、航模等數十個學生專業社團在國內、國際比賽中摘金奪銀。值得一提的是,鐵一中學術類社團模擬政協社學生的提案還在今年走進了全國兩會。
據了解,我市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育的相互融合,已創建市級藝術示范校129所。下一步,將繼續實施學校體育固本行動、美育提升行動、勞動教育實踐行動和社會實踐推進行動;結合不同學段特點,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3項運動技能,學會1至2項藝術技能。
“全市教育大會開啟了新時代西安教育改革發展新征程,《行動計劃》出臺的一系列力度空前針對性措施和創新性政策,是辦好新時代西安教育的頂層設計和施工藍圖。”西安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市教育系統將繼續傾心辦教育、凝心推改革、精心抓管理、熱心搞服務、狠心剎歪風,讓更多市民群眾感受到市委、市政府辦人民滿意教育、建設教育強市的信心和決心,感受到西安教育的成績和變化,使市民群眾真正享受到教育改革發展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 記者 馬相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