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子洲縣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突出精準扶貧、災后重建、追趕超越三大重點,抓住脫貧攻堅大競賽、雙包雙推十覆蓋十提升、全民創業三大載體,強化掃黑除惡、城鄉環境、干部作風三大整治,各項工作穩中有為、穩中有進。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整合投入資金3.89億元,63個貧困村退出,7364戶22472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降到1.93%。貧困戶人均產業增收1500元。完成交通“補短板”項目122公里,實施安全飲水工程159個、農村通動力電工程54個,25個光伏電站全部并網發電。359戶1500人遷入新居,改造危房722戶。健康扶貧受到了國家衛健委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通報表揚。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資助貧困學生8532人次534.9萬元。分類施保5478人,實行漸退幫扶811戶1106人。“五家十星”評選表彰900多人,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借助“3+X”幫扶體系的優勢,北京等全國知名三甲醫院與縣醫院可實現遠程診療,西安中學等10所學校與子洲縣10所學校建立了幫扶關系,子洲與江都區建立了常態化聯動機制,到位幫扶資金2700萬元。全面實行部門“包干”幫扶責任制,扎實開展了扶貧領域作風整治活動。
山區農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山區農業現代化在增量的基礎上,更注重質的提升。栽核桃5萬畝、蘋果1萬畝,實施了春秋兩季果園保姆式管護提升行動,改造核桃園2.7萬畝、蘋果園6000畝。子洲黃芪入選“陜西十大秦藥”名錄,全縣種中藥材2.3萬畝。積極調整川水地種植結構,發展大田蔬菜2450畝。應馬安公司引進良種白絨山羊2000只。扎實開展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編制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實施了1個示范鎮、16個示范村建設。制定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鄉鎮環衛站掛牌運行,農村環境大為改善。
經濟結構加快優化升級。對“十三五”規劃執行情況進行了中期評估,科學調整了后期發展任務。全年培育入統“四上企業”7戶。生產天然氣8.1億方、液化天然氣11萬噸;苗家坪、老君殿氣站開始供氣,馬蹄溝供氣站竣工。永興煤礦在建,已掘進到煤層??h政府與陜煤集團合作,啟動總投資2.8億元的黃芪綜合加工項目建設,研發試制出黃芪系列產品。國家電商示范縣項目獲批,爭取電商發展資金1500萬元。山地蘋果、黃芪產業被認定為榆林市首批地方特色產業集群。完成西峰寺景區民俗展館、孝文化景區游客服務中心和鄉愁記憶館建設。第二十五屆楊凌農高會上4個產品榮獲“后稷獎”。
災后重建全面推進。編制了縣城總體規劃及防洪、生態治理等15個專項規劃。實施了小河溝、馮家溝、白楊灣清淤截污工程,縣城街道主排水管網、散水口全部疏通。按照柔性治水理念,修筑了張寨至高渠堤防,封堵了縣城3處堤防缺口,拆除了5座阻洪漫水橋,城區防洪標準提升到30年一遇。兌付災后民房新建和改造資金1811元,保障受災群眾住有安居。啟動張寨、峨峁峪、物資公司舊家屬樓棚改前期工作。
社會治理全面加強。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破獲刑事案件257起。開展安全生產五項攻堅行動,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組織開展了縣城大型防汛應急演練。全面加強和提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水平。實行“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推行“陽光信訪”,堅持縣級領導開門接訪。嚴格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完成審計項目178個。清收化解不良貸款1.1億元。圓滿完成了村級換屆工作。
改革開放邁上更高水平。制定了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完成國地稅主體改革任務,子洲縣稅務局掛牌運行。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27條措施,139項業務實現“最多跑一次”辦結。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實現微信辦理營業執照。全民創業更加務實,參加了首屆榆商回歸創業大會,新發展個體工商戶395個,新增企業120戶。全年招商項目11個,意向投資31億元。(記者 許鵬)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