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西北工業大學委員會理論調研部)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黨中央高度重視,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為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環節,基層團青組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筑起青春防疫長城的關鍵基石。戰“疫”當前,基層團青組織要敢于作為,善于作為。
堅持黨的領導,踐行初心使命。
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是檢驗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重要準則。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黨中央的重要指示是根本遵循,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防控要堅持黨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基層團青組織要時刻與黨組織“同頻共振”,緊密團結廣大青年學子,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切實提升自身思想站位,明確自身基層觸手的戰略定位,切莫貪功冒進,要統籌規劃,上下一盤棋,共同織出疫情防控的“天羅地網”。將黨的組織優勢、政治優勢、群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勝勢。
發動團學青年,筑牢青春長城。
1月31日,共青團中央發出《關于堅持黨的領導,全團動員,在防控疫情阻擊戰中充分發揮共青團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的通知》、2月12日,團中央發出《返鄉大學生團員們,請到社區(村)報到!》的號召。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團學青年是重要的生力軍,各地基層團情組織要充分認識團學青年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團學青年的重要價值。組建青年突擊隊,重視青年志愿服務工作在抗“疫”防“疫”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實引導團學青年,由“自我防控”轉向“我來防控”。基層團青組織要做好設計、做好保障,打造青年抗“疫”的靚麗青春名片,一是走心服務,關懷一線工作者的家庭情況,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二是依托青年學子專業特色,“智”愿服務,切莫搞人海戰術;三是有效利用互聯網媒體平臺,放大音量。
舉措落實落細,工作保質保量。
各級政府組織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抓細抓實。“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落實是成事之基,黨的部署決策要堅決執行、落細落實。“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時刻緊繃思想之弦,放松不得,糊涂不得。現在,距離疫情拐點的出現還有一定距離,要堅決杜絕歇歇腳、松口氣的心態。基層團青組織的工作,是共青團防疫工作中,最接地氣,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基層團青組織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切不可無病呻吟、強賣強買,失了青年的心,要讓青年愿意來、愿意做;工作要注重實效性,因地制宜,不可人云亦云,切莫擺拍造假;好鋼用在刀刃上,切莫重復工作,要出精品,出亮點,出實招。
推進制度建設,保障疫情防控。
本次疫情防控戰,也是考驗我國治理效能的一次大考,面對疫情帶來的新變化,面對互聯網的工作模式,原有制度、現行辦法很難直接遷移。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制度建設是首要環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是制定工作規章,依法依規開展疫情聯防聯控工作,行事有章法,不可朝令夕改;二是落實制度保障,對一線工作人員、志愿者,在制度上給予保障,免除后顧之憂,不能流血又流淚;三是加強新媒體平臺制度建設,對團屬媒體平臺加強審查,對不良輿情及時撥亂反正,要統籌協調,形成強大的新媒體合力;四是制度要因地制宜,現在涌現出很多疫情防控典型做法,但基層團青組織在實際開展工作中,不可直接照搬照抄,要依時依事而定,尤其是切莫一刀切,制度更應有溫度。
夯實基本工作,打好總體戰役。
疫情防控不只是醫藥衛生問題,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項工作都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支持。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基本工作是有力保障。當前,疫情防控是頭等大事,但基本工作也不容忽視,一方面是為疫情防控提供必要支撐,另一方面是降低疫情影響,以期完成全年既定目標。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基層團青組織身兼抗“疫“、扶貧兩項重任,更要做好規劃,合理分工,兩手到要抓,兩手都要硬,切莫顧此失彼,不能有緩一緩、等一等的思想,要同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
挖掘典型事例,弘揚抗“疫”精神。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抗“疫”榜樣是精神力量。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涌現出無數感人的典型事跡,基層團青組織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尤其要注重挖掘典型事例,弘揚抗“疫”精神。一是樹立榜樣,有利于提升士氣,提升人民群眾戰勝疫情的信心;二是樹立榜樣,有利于引導更多的團學青年投身疫情聯防聯控工作中去,形成更大的合力;三是樹立榜樣,是對青年志愿者愛心的最大認可與表彰,有利于形成生生不息的志愿浪潮;四是樹立榜樣,是對互聯網不良輿情的最有利抨擊,是疫情科普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面對肆虐的病毒,基層團青組織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守好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筑牢防疫青春長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青年,出征!(撰稿:古淳月;供稿:錢周偉)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