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省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此前審議通過的《關于依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決定》《關于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陜西省中醫藥條例》進行解讀說明。這幾部地方性法律法規的相繼實施,標志著我省疫情防控、檢察公益訴訟和中醫藥事業發展正式進入規范化、法治化軌道。
我省將重點加強省市縣三級疾控中心實驗室業務用房等建設
《關于依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決定》主要涵蓋了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重大疫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及相關法律責任和強化監督等主要內容。省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何少林表示,決定明確了防控工作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為我省目前防疫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也為我省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和發展方向。
發布會上,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余立平介紹,我省將按照國家統一部署,設立一批省、市級綜合醫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同時重點加強省、市、縣三級疾控中心實驗室、業務用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兩個感染性疾病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建設,進一步加大新冠肺炎科研攻關力度。
支持每市建設1所市級傳染病??漆t院
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有沒有傳染病醫院和專科是解決救治問題的關鍵,本次疫情當中,陜西省用短短 11天時間建成了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受到各方點贊。
余立平介紹,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公共衛生發展需要,按照中省預算投資方向,省衛建委聯合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有關項目,爭取支持,逐步有序、全面提升疾病防控、應急醫療救治能力建設,推動全省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在疾控機構建設方面,重點加強省、市、縣三級疾控中心實驗室、業務用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前不久,省疾控中心應急大樓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獲批復,正在進一步完善各項手續,預計很快可以開工建設。
在救治機構建設方面,按照國家統一部署,設立一批省、市級綜合醫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級重點加強省級公共衛生中心建設,市級支持每市建設1所市級傳染病??漆t院,縣級重點加強綜合醫院傳染科建設,支持其設置獨立的傳染病病區和負壓病房、購置相應醫療設備設施,全面提升省、市、縣三級醫療救治能力。
同時,對已經投入建設的衛生健康領域項目加大督導力度,加快建設進度,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建設工期的影響,努力確保按期竣工,及早投入使用,發揮經濟社會效益。
支持兩個感染性疾病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省衛健委圍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救治目標,堅持疫情防控與科研攻關雙線作戰、協同作戰,在疾病診斷、患者救治、疾病機理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余立平介紹,其中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自主研發肺部感染輔助診斷系統,實現了對新冠肺炎感染者肺內病變部位快速檢出、病變范圍定量評價和病變演變過程評估,提高了肺部影像學改變診斷的速度和精準度;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針對重癥患者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提出“一穩二抗三聯合”救治方案,即穩呼吸,抗病毒和繼發感染,聯合多學科會診、激素治療、免疫調節治療,極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復指數。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彰顯了我省醫藥衛生科技的硬實力。
下一階段,我省將進一步加大新冠肺炎科研攻關力度,不斷從病毒溯源、致病機理、臨床救治、中醫藥防治以及治療藥物等多個方面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支持兩個感染性疾病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建設,把省衛建委重點項目“新冠病毒疾病發病機理多組學研究”抓緊抓實抓出成效,通過努力,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我省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
已連續40天無本土新增確診病例
發布會上,余立平就我省疫情防控有關情況進行了通報。據悉,我省疫情防控總體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已連續40天無本土新增確診病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上下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按照“防輸入防擴散、堅決切斷疫情傳播鏈,早發現早隔離、全力以赴救治感染者”的策略,切實打好“控、防、救、治”組合拳,科學實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措施,已連續40天無本土新增確診病例,疫情防控總體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為全省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創造了良好環境。
針對近期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變化,余立平介紹,我省已及時調整完善防控策略,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斷鞏固拓展疫情防控持續向好態勢。
外防輸入方面,重點防范防境外病例輸入。一方面把好“入口關”,在機場口岸成立工作專班,對所有經西安口岸入境人員一律實施核酸檢測,有發熱或呼吸道癥狀和核酸檢測呈陽性的人員,直接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其他人員全部集中隔離14天。另一方面把好“管控關”。強化屬地管理,把入境人員納入社區健康管理體系,落實回到社區后各個環節的監測管理,做到全覆蓋、無死角,形成從口岸入口到社區歸口的防疫“閉環”。
內防反彈方面,重點統籌做好復工復產復學疫情防控。一是復工方面,按照生產企業、井工礦山、銀行網點、商場超市、公共交通工具等類別,分類實施重點場所精準防控措施。二是復學方面,在組織開展開學報到、晨午檢、上課、就餐等環節流程模擬演練、確保遇有突發情況能夠快速反應、迅速處置的基礎上,指導各地各校嚴格按照“一校一案”要求,修訂完善開學方案和應急預案,分清急緩,推動有序返程返校。三是手段方面,強化信息化介入,改進陜西健康碼的應用,按照“一人一碼、統一規則、互信互認、動態管理”的原則,建立精準化疫情防控管理數據信息系統,最大限度方便群眾出行,助力經濟社會正常秩序加快恢復。
《陜西省中醫藥條例》4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我省成為全國第5個頒布實施中醫藥條例的省份
《陜西省中醫藥條例》4月1日起正式施行,我省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頒布實施以來,繼河北、湖北、江西、四川后全國第5個頒布實施中醫藥條例的省份。條例在原我省發展中醫條例的基礎上增加了中藥管理等方面內容,從中醫藥服務、中藥保護與發展、中醫藥教育與科研、中醫藥傳承與文化傳播、保障措施、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規范。
亮點1 堅持政府主導 強化政府職責
各級政府是發展中醫藥事業的主體,條例在具體條款上明確了省市縣三級人民政府發展中醫藥事業的職責。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統籌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當舉辦符合國家和本省規定標準的中醫醫療機構。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有條件的專科醫院應當設置中醫藥科室和中醫病床。
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中藥材資源、野生中藥材物種分級保護制度,設立本省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區,加強秦嶺特有藥用動植物和珍稀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品種保護、繁育和研究。
亮點2 采取支持鼓勵措施 發揮中醫人才作用
發展中醫藥事業,關鍵在于發揮中醫藥人才的作用。為此,條例提出了一些規定和支持鼓勵的措施。
條例對省人民政府應當發展中醫藥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中醫藥人才政策等作了明確規定。
鼓勵高等、中等中醫藥院(校)畢業生到縣級以下醫療機構從事中醫藥工作,在崗位設置、工資待遇、職稱晉升、進修培養等方面給予優待、優先。具有資質的中醫醫師可以按規定多點執業。鼓勵各類醫療機構開展師承教育,充分發揮國醫大師、名老中醫和中醫藥專家、高年資中醫醫師作用,鼓勵帶徒授業。省人民政府應當發展中西醫結合教育,培養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
亮點3 堅持統籌協調 推動中藥產業發展
我省素有“自古多名醫、三秦無閑草”之美譽,但中藥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是中醫藥發展的短板。為此,條例加重了中藥產業發展的分量,將中藥保護與發展單獨列為第三章,從資源保護、種植養殖、質量監管、質量標準、專業市場、新藥研發、中藥制劑等方面進行了規范。
亮點4 體現地方特色 打造三秦醫藥品牌
條例注重挖掘陜西中醫藥特色與優勢,充分體現地方特色。如在醫療、科研上凸顯“長安醫學”,體現加強對陜西中醫藥學術流派實踐活動和理論總結;在中藥產業發展上凸顯“秦藥”品牌,發揮資源優勢。
條例規定,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利用,推進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促進中藥工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中藥材流通體系,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鼓勵支持圍繞本省特色藥材和優勢藥品,打造中藥秦藥品牌。
省中醫藥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本省中醫藥古籍文獻、著名中醫藥專家的學術思想和診療經驗的整理、研究和利用,推進長安醫學研究發展和學術傳承。
亮點5 體現開放多元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
條例在服務體系、科研體系等方面都明確支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支持社會力量投資中醫藥事業,舉辦中醫醫療機構、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推廣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易于掌握的理療、推拿等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與方法。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舉辦中藥材科技園、博物館和藥用動植物園等保育基地。
這些規定都體現中醫藥發展開放性和多元化,變政府“獨唱”為政府與社會力量“合唱”,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
中醫藥在疫情防治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與確診病例救治率達93.7%
發布會上,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孫長田介紹,中醫藥在本次疫情防治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效果十分明顯。截至3月31日,11家定點醫院運用“清肺排毒湯”救治確診、疑似病例227例,90%以上患者的癥狀及影像學表現改善明顯。目前,我省253例確診中共有237例接受中醫藥治療,中醫藥參與確診病例救治率93.7%。
孫長田介紹說,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早期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我省中醫藥專家總結中醫藥治療病毒性傳染病規律和經驗,深入發掘古代經典名方,結合臨床實踐,形成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成為中國方案的重要特色和優勢。治療方案篩選了以“三藥三方”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藥,有效緩解了患者癥狀,減少了輕型、普通型向重型發展,提高了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進了恢復期人群機體康復。
我省在疫情防治方面也注重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與作用。首先,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召集全國名中醫楊震和省、市級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病醫院、傳染病醫院、胸科醫院的15名專家,充分考慮陜西省地域、氣候特點,對我省中醫藥防治方藥和方案進行了充分論證,形成了包括成人方、兒童方、食療方及起居宜忌的預防方藥和三期7種類型(輕癥3種類型、重癥2種類型、恢復期2種類型)的治療方案。
疫情防控期間,我省各級中醫醫療機構免費為隔離醫學觀察點的留觀人員提供中藥預防湯劑。截至到目前,共向6811名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發放“清肺排毒湯”“益氣固本湯”等中藥預防湯劑57857付(袋),發放抗病毒顆粒、蓮花清瘟膠囊、小兒肺咳顆粒、強力枇杷止咳膠囊等中成藥410盒。
同時,我省還擔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治療新冠肺炎推薦處方“清肺排毒湯”試點工作,組織有關單位開展臨床病例觀察并總結臨床經驗,第一批3家單位共30例病例服用清肺排毒湯,治療效果明顯。
我省公益訴訟多項業務位居全國前列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2017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4638件,發出檢察建議13043件,起訴334件,多項業務數據位居全國前列。
據悉,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構建權力監督制約體系的一項重大制度設計,是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2015年,我省作為首批檢察公益訴訟工作試點省份之一,逐步有序地開展此項工作。
《關于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已于3月25日經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并公布施行?!稕Q定》明確了辦案領域和我省的重點及拓展方向,對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方式、調查取證、督促履職、提起訴訟等方面作了詳細規定,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共同推進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職責以及配合銜接機制。 “《決定》的出臺,為全省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提供了更加具體有效的法治保障,必將有力推動全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陳俊表示。
《決定》針對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之后,損害賠償難以落實的問題,規定了“人民法院審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應當在司法裁判中對檢察機關提出的補植復綠、土地復墾、增殖放流、替代性修復等訴訟請求予以明確”“支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檢察公益訴訟賠償金管理機制”等。針對近期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中增加了“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野生動物保護”和“公共衛生安全”的內容??紤]到我省是歷史文化大省,有必要通過公益訴訟來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故增加了“歷史文化古跡和文物保護”的內容。(劉雪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