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三周年改革創新成果”系列發布會第二場,邀請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管委會專職副主任李群剛,楊凌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杜鵬,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姚海軍先生出席,介紹陜西自貿試驗區區域改革創新發展情況。
西安區域:通關便捷助推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
西安區域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通關便捷助推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快。2019年,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進出口總值2469.20億元,占西安市進出口值的76.1%,占陜西省進出口值的70.2%。
“金融領域的改革探索及服務創新,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陜西自貿區西安管委會專職副主任李群剛介紹到。自揭牌至2019年底,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新增市場主體46001家,注冊資本5270.12億元。其中企業30826家、注冊資本5254.19億元,外商投資企業358家、注冊資本14.75億美元,注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543家。
政府服務效能顯著增強,投資管理模式更加科學,營商環境明顯優化,逐步釋放出高質量發展的紅利。2019年,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五上”企業較上年增長4.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較上年增長8.4%,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23.3%。截至2019年底,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共有高新技術企業2314家,較上年增長38.0%,主營業務收入較上年增長34.9%。
楊凌自貿區:“朋友圈”日益擴大 開放格局日漸深遠
“圍繞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刀刃向內的精神和勇氣,通過自主創新、復制推廣,楊凌自貿片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杜鵬介紹說,截止2019年年底,楊凌自貿片區累計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583戶,注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26戶,新增企業注冊資本183.14億元。2019年,示范區實際利用外資額完成3841萬美元,同比增長76.8%;進出口貿易總額累計完成10.93億元,同比增長33.87%,市場活力得到了有效激發。
楊凌自貿區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楊凌的國際“朋友圈”日益擴大,先后同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現代農業領域建立了合作關系,與哈薩克斯坦農業部等20多個絲路沿線國家的政府部門簽訂了農業合作協議。建成國際合作平臺13個,組織實施國際合作項目120多項,布局建設了中哈、中澳、中德、中俄等一批國際農業科技合作園區,開放的格局日益擴大。
西咸新區:改革創新激發市場活力 區域吸引力增強
“我們堅持在“試點”上做文章,高效推進并持續深化69項改革試點任務,在探索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模式、設立保稅展示交易平臺、完善集疏運體系、構建立體化開放大通道、創新文化交流、旅游合作以及推進“雙創”示范基地等試點任務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涌現出了多項全省首創及首例。”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姚海軍介紹到,西咸新區創新成果實現“質、量”雙提升,累計形成改革創新案例90個,2019年新增49個,同比增長133%。累計形成7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18項全省復制推廣。
近年來,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通過改革創新實現了營商環境的再提升再突破,區域吸引力得到明顯增強,市場活力顯著提升。截至2019年年底,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累計新增市場主體10269家,其中新增注冊企業6450家,新增外資企業99家,新增注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148家。2019年,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新增外資企業58家,同比增長107.14%,新增外商投資項目44個,同比增長69.23%。外資利用情況持續向好。(來昌榮 雷文姣)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