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區一家合作社的社員種植地膜馬鈴薯 (資料圖片)首席記者 王健 攝
4月17日,記者從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五年來,我省在穩定糧食產能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布產業,因勢利導配資源,加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優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全省農業轉型發展。
陜西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思光介紹,我省穩定糧食生產能力,落實“兩藏”戰略,劃定27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調整糧食種植結構,推廣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資源高效利用的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模式,糧食實現“十六連豐”,產能連續九年穩定在1200萬噸左右,單產水平提高了5%。
以“3+X”特色產業為抓手,推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蘋果產業堅持“北擴西進”,水果生產穩居全國首位,蘋果產量占到世界的1/7、產值達到900億元。獼猴桃加快“東擴南移”,產量占到世界的1/3。奶山羊存欄達到240萬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奶山羊群體,羊乳制品占國內市場份額的85%,產銷量穩居全國第一;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生豬存欄恢復到常年水平的95%,提升肉羊規模化標準化水平,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做大食用菌產業板塊,設施農業規模居西北首位。茶葉、魔芋、中藥材、核桃、紅棗、雜糧等50多個區域特色產業優勢不斷增強,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收入來源。
五年來,全省創建5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12個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實施“百庫百線”工程和農產品產地初加工項目,全省果蔬庫存能力達到422萬噸。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34個、全國休閑農業示范縣13個、特色產業小鎮24個,推動農業與休閑旅游、文化傳承、教育體驗等產業的嫁接融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催生新產業新業態。
實施“三年百市”品牌營銷行動,省市縣三級共舉辦或參加各類展銷活動580場次,推動陜牌農產品走進全國50多個大中城市,合約金額達1364.6億元。加強與中石化網點和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知名電商合作,開辟新的銷售平臺,培育和打造出洛川蘋果、眉縣獼猴桃等一批區域公用品牌和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品牌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記者 石俊榮)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