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市召開全域治水工作新聞發布會,今年西安市規劃完成的107個治水項目,已開工78個,其他未開工項目,正在加快辦理前期手續,計劃在6月底前全部開工建設。
近年來,西咸新區按照“控源截污治水、集約節約用水、一河一策保水、河湖連通引水、河湖長制管水”的總思路,堅持“流域為整體、區域為單元,保護和修復并舉”的總要求,不斷增強生態系統綜合服務能力,努力實現水生態工程可持續運行,再現河道清水長流,兩岸碧綠自然。
柔性治水 生態治河
驅車前往灃河入渭口,兩岸邊蔥蔥樹木、茵茵綠草、遍地野花,清澈的河水蜿蜒流淌,宛如一條玉帶。樹影倒映入水,和藍天白云相互映襯……
灃河兩岸綠樹成蔭。新華網 汪艷攝
灃渭生態區項目由灃渭濕地和灃河入渭口生態區兩部分組成,總投資17億元。項目按照“柔性治水、生態治河”為理念,將河流治理和水污染防治緊密結合、統籌推進,建成生態濕地景觀6500畝,水面4000畝。形成以城為主體、水為紐帶、田為點綴具有大地景觀、郊野風貌、田園特色的濱水生態景觀廊道。
目前,灃河入渭口生態區已完成8.1公里堤防建設,生態修復灘區面積1400畝,建設完成液壓壩1座,形成水面1500畝,累計完成投資1.74億元,計劃2020年底前完工。
生態文明 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綠色屋頂。新華網 汪艷攝
“傳統屋頂均采用快排的雨水處理方式,屋頂綠化作為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的重要設施,不僅能夠祛塵、降溫、保濕,還能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對于海綿城市建設拓展雨水利用空間具有重要意義。”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海綿城市技術中心工作人員張哲表示,作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之一,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加強科學研究,不斷創新實踐,初步形成了可在西北地區推行的屋頂綠化新典范。
目前,灃西新城正在大力推廣綠色屋頂建設,灃西一小、灃潤學校、交大創新港等重點項目綠色屋頂也已基本完成設計,近期將全面開工,下一步將在新城更大范圍內推廣實施。
昆明池畔 曲水流觴
詩經里小鎮。新華網 汪艷攝
5月14日下午,詩經里小鎮里,古風古色,潺潺流水,不時能看到幾位穿漢服的游客在小鎮里拍照打卡。
“詩經里小鎮是全國首個以‘詩經文化’為主題的文旅水鎮,小鎮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的灃河之濱,規劃占地約121畝,于2017年9月底對外開放。”據小鎮工作人員介紹,在這里,不僅可以感受曲水流觴的傳統習俗,還可以體驗簪花祈福、沐手抄詩、月夜放燈等詩意生活方式。
昆明池七夕公園。新華網 汪艷 攝
來到昆明池七夕公園,湖水波光粼粼,清澈見底。低頭便能看到成群的小魚在水草間嬉戲。
“特地挑了一個好天氣帶家人過來,一方面這里水清草綠適合游玩,另一方面還可以給孩子講講昆明池水利工程的歷史。”西安市民趙先生說道。
據了解,昆明池七夕湖約707畝,蓄水深度3.67米,蓄水量達155萬立方米。通過治理,七夕湖水質得到明顯改善,透明度超過2米,整體觀感良好。(汪 艷)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