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9 08:57:14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記者 顧書亮
2020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七周年。七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從愿景變為現實,豐碩成果惠及全球,已經成為我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七年攜手共進,七年春華秋實。
2020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規則,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開展互惠互利合作,引導對外投資健康發展。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陜西高度重視這一重大歷史機遇,率先行動,于2013年發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宣言》,2016年出臺《陜西省推進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施方案》,2018年出臺《陜西省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今年4月2日又出臺了《陜西省“一帶一路”建設2020年行動計劃》,不斷加大力度、完善措施推進“一路一帶”建設。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藍圖已經繪就,“陜西應該有更多作為。”在2020全國兩會上,部分在陜全國人大代表、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對標新任務、新要求,謀劃新舉措、新發展,紛紛就如何聚焦重點、深耕細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建言支招。
支持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
西安是全國連接南北的“大十字”網狀鐵路交通和陜西省“米”字形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樞紐城市特點十分突出。目前,已建成國內最大且具有國際國內雙代碼的陸地港口——西安港,擁有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自由貿易示范區、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5個海關特殊監管區等重點開放平臺,中歐班列長安號覆蓋45個國家和地區,開行量、重載率、貨運量穩居全國前列,具備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的基礎條件。
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是陜西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有力支撐。在陜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長李明遠為此建議,國家支持提升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物理載體發展水平,將西安國際港務區明確為國家級開發區;在西安國際港務區設立正式國家一類口岸,授權實施邊境直放內陸監管的中歐班列貨物監管模式。
李明遠表示,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面臨引流聚集洼地效應尚未形成等問題。他建議,國家應就“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出臺指導意見,編制總體規劃,將西安至周邊省份貨運鐵路建設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對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鐵路到發貨物給予50%運費下調政策,以降低中歐班列的貨運成本;試點對經由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到發的國際聯運集裝箱貨物,實行始發站、中轉站和目的站的監管互認。以此增強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引流聚集能力。
加快推動“一帶一路”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建設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陜西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加快建設“一帶一路”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國際產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國際文化旅游中心、絲綢之路金融中心等“五大中心”,著力構建陸空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西安作為我國內陸交通樞紐中心城市,推進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優化升級至關重要。據介紹,中歐班列長安號從西安出發,路線覆蓋包括哈薩克斯坦、德國、波蘭、比利時等“一帶一路”沿線45個國家和地區,輻射范圍基本實現了歐亞區域全覆蓋,已成為全國開行班列城市中線路最全、覆蓋最廣、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國際貨運班列。
在陜全國人大代表、省審計廳副廳長、民盟陜西省委會副主委馬玉紅認為,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把陜西和西安從內陸腹地推到了開放的前沿,為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指明了方向。要統籌利用兩個市場,擴大向西開放、向東集散,推進“一帶一路”五大中心建設,大力發展“三個經濟”,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發揮第五航權功能,圍繞重點產業及產業鏈,加大定向招商和務實招商力度,為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貢獻力量。她建議,要加快推進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優化升級,加快形成國際商貿物流樞紐,提升樞紐功能,推動“一帶一路”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建設,打造“樞紐+通道+網絡”現代物流體系,搭建國際化合作新平臺。
支持陜西創建“一帶一路”國際人文交流示范區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布的《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支持重慶、四川、陜西發揮綜合優勢,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支持甘肅、陜西充分發掘歷史文化優勢,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通道、節點作用。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陜文投集團董事長王勇建議,支持陜西創建“一帶一路”國際人文交流示范區,為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加大國際人文交流、凝聚共識探索更多可能性。
此前,王勇在全國許多自貿區和保稅區進行了調研。他認為,可以打造絲綢之路文化藝術品國際交易平臺,結合陜西自貿試驗區的現有政策,并參照上海自貿試驗區已有經驗,在完善監管、把控風險的基礎上,為優秀的中外藝術精品的展示、拍賣、倉儲等服務提供一系列便利化政策。還可參照海南島海棠灣的免稅政策,在示范區內設置藝術品免稅區,實行關稅減免、藝術品出口退稅制度等改革措施。
王勇說:“此外,我們可以在文化藝術品資產證券化、建設‘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藝術版權交易中心、設立絲綢之路文化產業發展基金等方面先行先試、不斷探索,為促進中國文化‘走出去’和國際間人文交流提供‘試驗田’與‘資源庫’。”
用好“金鑰匙”打開陜西開放的新大門
近年來,陜西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積極推進核心區建設,高標準建設自貿試驗區,發揮科教與人文優勢,正在成為向西開放、向東集散、輻射“一帶一路”經濟和文化的門戶。
在陜全國人大代表、西安邁科金屬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何金碧表示,要抓住大宗商品貿易這個“牛鼻子”,推動大宗商品貿易市場穩健發展,形成覆蓋全國、延伸至其他國家的市場經營網絡;以互聯網等為依托,積極拓展供應鏈金融服務,通過對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對客戶需求進行整合重構,形成全方位服務體系。
何金碧建議,要積極搭建“一帶一路”信息化平臺,暢通企業外聯渠道,為企業“走出去”創造發展機遇。對于如何加快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何金碧表示,政府應合理引導,避免同質化競爭,有效實現新興產業聚集;做大做強新興產業,促進陜西產業轉型升級,用門戶經濟這把“金鑰匙”,不斷打開陜西開放的新大門。
拓展國際產能合作深度融入當地共贏發展
4月2日,《陜西省“一帶一路”建設2020年行動計劃》發布,提出推進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優化升級、推進國際產能合作中心深化拓展、提高科技教育中心影響力、促進國際文化旅游中心做強做優、加快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創新發展等7大類28條舉措。
據介紹,“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產業分工,深化拓展國際產能合作。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義光說,陜西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新機遇,積極布局,先后挺進阿聯酋、馬來西亞等市場,在“一帶一路”沿線設立了10余家公司。如今,集團的海外市場涉及核電、化工、機場、高速公路、高端公寓、水利水電等諸多領域,海外合同簽約額逐年增長,總營業收入的七成以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市場。
張義光表示,“一帶一路”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因此,我們在“走出去”的同時要堅持融入當地,真正做到為客戶創造價值,從而實現共贏。
七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從“大寫意”進入到“工筆畫”階段,各方面工作要求也將更細、更深、更實。風雨過后,“一帶一路”這條“共贏之路”必將繪出更美麗的畫卷,持續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能量。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陜西區位、交通等優勢不斷凸顯,也必將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窗口和前沿。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