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正值多雨時節。
“以前雨水多了有水吃,雨水少了還要到山溝里擔水吃。現在通了自來水,真是圓了老幾輩人的飲水夢。”6月12日,在接受采訪時,宜君縣云夢鄉塬樹村村民李孝英老人感慨。
長期以來,銅川市部分居住在邊遠山區的群眾只能靠水窖收集雨水、到外地拉水或挑水等方式解決人蓄飲水問題,費時費力,水質水量難以穩定保障。隨著近日宜君縣尾留364人的窖水水質提升工程掃尾完工,銅川市涉及三個區縣23個自然村組2684名農村群眾的飲用窖水問題得到解決,全市單一飲用水窖水的問題已全面消除,老百姓從“喝上水”變為“喝好水”。
“今年開采地下水打了一眼機井,消毒后加壓輸送到水塔,再經過管道送到每家每戶,現在全村人都用上了安全干凈的自來水,生活質量更有保障了。”塬樹村水管員辛公社高興地說。
有好水,才有好生活。塬樹村村民開始把自來水引到了廚房灶頭,普遍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修建了專門的洗澡間和衛生間,生活面貌有了很大改變。
走進村民龔樹英家中,她擰開新裝的水龍頭,自來水“嘩啦啦”流了出來。“原來我們用的是窖水,沒水了還得出去拉水。現在有了自來水,吃水方便,用水方便,真好!”一邊洗衣服一邊搭話的龔樹英為新生活不停叫好。
2016年以來,銅川市綜合采取新建、改擴建和聯網串并等措施,加快農村供水設施的升級改造,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項目365個,改善提升近40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條件,全市359個行政村的44.86萬農村居民全部達到了現行國家農村飲水安全標準。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集中式供水人口占比同步提高到了98%以上,同時也為農村種養殖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供水保障。
水質水量的提升保障了農村群眾飲水安全,水價的高低也是影響百姓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
印臺區崖堯村缺少地表和地下水源,只能通過城市供水管網延伸方式進行供水,由于該地地勢較高,自來水必須經過多次加壓才能正常供應,造成供水成本加大。為讓群眾喝上放心水、平價水,2019年11月,市政府印發專題紀要,明確了全市359個行政村平均每村每年補助5萬元維修養護經費,專項用于農村供水設施的維修、村級人員補助和飲水安全定額內的水價補貼。今年5月,印臺區農村供水單方水價不高于4元的水價補貼政策全面落實到位,涉及8個鎮辦45個行政村的7.2萬群眾受益,銅川市區域性高水價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今年5月,銅川市出臺《關于切實加強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護的實施意見》,縣級層面同步修訂完善了村級水管員選聘和績效考核、維修養護資金使用、水費收繳和水價補貼等4個配套方案,全市724名農村供水水管員的待遇得到了全面保障。
“現在用的是IC卡水表,先充值后用水,用起來更放心,而且政府對水價還有補貼,用水更實惠。”崖堯村村民楊小梅在廚房里忙前忙后,洗洗涮涮,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自來水的接通大大方便了他們一家人的生活。
一根普通的自來水管實現了農村飲水從窖水到自來水的改變。這場農村安全飲水的“及時雨”,滋潤了群眾的生活,更滋潤了老鄉們的心田。(楊佳)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