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李榮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
“‘六穩’第一就是要‘穩就業’,民營中小企業是‘穩就業’的主力,為此政府既要加大對全省民營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更要重視對民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指導培訓。”6月12日,談及疫情后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狀況,省政協委員、陜西長河實業公司董事長高鴻鵬說,民營中小企業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對緩解全省就業壓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追趕超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今年省兩會上,高鴻鵬在提交的《關于重視全省民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指導培訓的提案》中建議,省工信廳可在全省市、縣/區組織中小企業的董事長、主要股東、高級管理人員參加轉型升級指導培訓,支持民營中小企業堅定發展信心,加快轉型升級,在穩就業的同時擴大就業面。
高鴻鵬認為,陜西要深刻理解“經濟周期”“金融去杠桿”“環保治理”的重要性,引導全省民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學習前沿科技動態,鼓勵全省民營中小企業參與高新技術投資,鼓勵企業爭取政策支持,結合自身情況做好穩就業、擴大就業工作。政府要樹立典型,通過表彰獎勵、廣泛宣傳,引導更多民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積極參與穩就業、擴大就業工作。
提案交辦后,受到承辦單位——省工信廳的高度重視。近年來,為支持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省工信廳結合我省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實際,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民營經濟、中小企業改革創新,推動民營經濟轉型升級。扶持初創型企業擴量提質發展,支持成長型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引導中小民營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著力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對列入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每戶獎勵50萬元。
為加大對民營企業的宣傳培訓,助力企業發展,省工信廳積極開展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每年從中小企業專項資金中列支近1000萬元,開展人員培訓;組織開展高級研修班、繼續教育等系列培訓活動,引導企業家增強市場意識、誠信意識、發展意識和創新意識,全面提升企業營銷管理和技術水平;介紹民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案例,推廣經驗和做法,引導企業根據自身產品、技術特點,強化經營理念,提升生產模式和管理模式,從市場資源流動中獲取動能增量。
疫情發生后,省工信廳及時出臺《陜西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定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從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減輕稅費負擔、減免企業房租等方面支持中小企業穩定發展,幫助企業用好用足政策,緩解疫情對中小微企業影響,提振發展信心,保持穩定發展。
2019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記者從省工信廳非公經濟發展處了解到,目前省工信廳正在積極貫徹落實文件精神,配合省發改委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商議具體措施,加強部門協調合作,明確各責任單位具體任務和要求,推動政策落地落實落細。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