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趙坤)近日,接連的大雨洗涮,讓城市的姹紫嫣紅煥然一新。在西咸新區,與綠樹紅花共同為城市變顏的還有那林立的塔吊和一群群忙碌的背影。
作為陜西最具潛力的“新生代”,近年來,西咸新區的發展可謂勢如破竹:一大批世界五百強企業和高科技產業落戶于此,僅2019年,新區新增企業同比增長就達到了82.94%;GDP增速多年蟬聯陜西第一……
商業愈發繁榮,產業鏈條日臻完善,群眾生活消費水平日漸提升。西咸新區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得益于大西安國際都市圈優越的地理環境和國家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主題國家新區政策優勢,更在于其無與倫比的金牌服務力量。
政務網辦比例98.3%、“最多跑一次”比例94.1%,企業不出門辦事成為常態;駐企聯絡員、金牌店小二全天候上門服務……,最優營商環境的信念,讓企業在西咸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一套流程” 審批最簡
“您好,請問咱企業的申辦資料準備好了沒?”
“哎呀,已經準備好了,我正打算跟你咨詢呢。”
“好的,接下來我給您說一下網上提交流程,咱這邊只要通過網上提交,剩下的我來代辦。”
……
7月8日晚上7點,在西咸新區新政審批與政務服務局辦公室里,工作人員張健忙完了當天的工作后并沒有下班,而是撥通了綠地集團報建員的電話,指導企業材料的申報。
像他一樣加班聯系服務企業的工作人員,審批服務局不在少數。數據多傳輸,企業少跑路,24小時服務不打烊,此起彼伏的電話聲匯聚在樓道里,成了一段段美妙的音符。
企業是一個地區拉動經濟發展的頭等馬車,而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的順利與否,關乎到企業的正常建設和運營。2017年,西咸新區于陜西省率先提出了“3450”改革目標,又于2019年深入推進了“一套流程管項目”改革,變“線下審批”為“線上審批”,為新區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
“之前,一般工程項目建設,單審批事項就有42個,企業需準備材料累計200多份,填寫表單1100多個。為了申報,企業往往需要在這些方面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即便如此,經常會因為材料的準確性、規范性導致‘來回跑、反復改’問題突出。”作為已在西咸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了多年的張健,對這個時期記憶猶新。
而現今,企業只需登錄西咸新區工程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平臺,通過在線申報、數據共享,就能實現80%的申報材料系統自動生成,將企業從繁瑣的材料準備中解脫出來,并能實現“一次錄入、反復使用”,確保了共享信息的精準獲取。同時,在項目建設的各個階段,西咸新區將涉及部門統合,實施“一家牽頭、部門聯動、一次申報、并聯審批”,實現了一個審批階段的多個審批事項、編制一個審批套餐、一個套餐跑一次等良好效果,2019年,全區共發放施工許可證187個,從項目立項至辦結施工許可證平均審批用時39個工作日,平均時間跨度148天。
一名駐企聯絡員 服務最優
“黃總,這幾天咋樣,還有沒有什么需要我們協調的?”
“一切都好,順利進行。”
7月19日上午,西咸新區灃東新城工作人員宋銳慧來到中國國際絲路大廈,和負責人拉起“家常”。如今,定期不定期來現場,看進度、問困難,也成了宋銳慧工作的一部分。像她一樣的人,在新區各個項目現場都能碰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店小二。
店小二,也稱駐企聯絡員,是西咸新區為了讓企業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項目建設而推出的惠企新政。每當一個項目落地西咸,西咸新區行政審批局都會為其配備一名行政審批幫辦代辦人員,主動與企業對接,免費上門服務。
在企業涉及行政審批的各個階段啟動前,他們都會前往,提前指導完善審批資料、啟動中介服務,做好審批流程宣講、信息采集錄入和幫辦代辦等工作。工作人員加“量”,企業減“量”,優質的服務得到了企業的大力認同,將新區當成了“娘家”,店小二當成了“娘家人”。
2019年11月,住建部工改辦派專人考察西咸新區,對“一套流程管項目”的經驗做法予以了肯定。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西咸行政審批進行了一次大考,疫情中,行政審批局和各工作人員積極利用新區行政事務審批改革“線下換檔線上”帶來的優勢,通過網絡代辦,確保了各個項目的順利進行。
接下來,西咸新區行政審批局還將以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放管服”改革為統領,持續做實做優“一枚印章管審批”、“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一套流程管項目”、政務服務“八辦”及“好差評”等重點改革任務,努力追趕超越,用身與心的實踐,為全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貢獻“西咸智慧、西咸力量”。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