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劉昕 記者 韓永國)今年以來,咸陽市生態環境局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上,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生態環境部和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的要求,積極推動排污許可制度改革的地方實踐,不斷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優化機制,穩步推進,實現發證登記全覆蓋
咸陽市將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和發證登記作為2020年全市生態環境工作重點,作為咸陽生態環境“十件大事”之一。截至7月21日,今年共對428家企事業單位核發排污許可證,累計核發排污許可證910家,完成排污登記3612家,實現固定污染源全覆蓋。
2020年1月,按照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和2020年排污許可證登記工作的通知》(環辦環評函〔2019〕939 號)要求,在2020年農歷新年前,召開了全市排污許可專項工作會議,部署全年重點工作。
2月初,在疫情防控居家辦公期間,制定并印發了《咸陽市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和發證登記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市局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理順了系統內各相關部門和各分局的職責分工。2月12日,推行“不見面”服務,保證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能正常申領排污許可證,為復工復產服務。2月中旬開始,各分局對接相關部門和鄉鎮街辦等基層單位,通過“非現場”工作,不到1個月完成了摸排和清理整頓分類處置工作。
3月底,市局印發了《關于調整簡化管理排污許可核發工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簡政放權、服務企業,根據垂改對環保許可的職能要求,優化管理機制,將部分具體工作交由各分局負責,各分局全程參與,讓企業“少跑腿”,同時也提升了監管效能。
4月初,隨著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全市劃分三大片區,由排污許可管理科同志包抓包保,第三方單位配合技術保障,統一工作程序和工作進度,建立問題反饋和解答機制,建立周通報機制,全面推進清理整頓和發證登記工作。4月底完成了33個行業的清理整頓任務5月完成了排污登記工作,7月完成發證工作。
按照“不留死角、無一遺漏”的清理整頓要求,結合陜西省廳質量核查工作要求,市局組織技術單位邊發證邊復核,對排查結果復核、對管理類別復核、對發證質量復核,在保證核發進度的同時堅守排污許可證質量底線。
立足實際,精準服務,提升服務對象的滿意度
面對疫情影響,咸陽市突出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結合工作實際,不斷創新服務方式,通過錄制視頻等方式進行政策解讀、填報指導,通過電話服務熱線、點對點微信問答等方式,解答企業政策問題和系統操作問題。市生態環境局微信公眾號先后發布了排污許可名錄學習、清理整頓政策學習、1小時學會排污登記等7組短視頻教程,各分局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精準發送,進行排污許可政策宣貫和技術指導,其中排污登記視頻閱讀量達5.4萬次,廣受企業好評。
系統填報模塊更新后,第一時間組織召開各行業線上視頻培訓會,累計400余戶企業參加培訓。常態化組織面對面審核修改會,市局第三方技術單位分赴各縣區,小范圍集中指導,共開展40余次,為所有發證企業提供了服務。各分局重點加大對農村地區小企業的幫扶力度,開展上門輔導等方式,幫助企業從申請郵箱到完成登記,半年以來累計幫扶企業905家,精準地服務基層技術薄弱排污單位。
試點先行,以點帶面,探索“一證式”管理新模式
自2018年開始,省生態環境廳連續三年將咸陽市列為排污許可試點城市,在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省廳和省環境調查評估中心牽頭開展了貫穿固定源監管全周期的試點研究。市生態環境局凝聚試點經驗,以點帶面,已拓展至執行報告審計式檢查全覆蓋和排污許可證常態化執法檢查。
試點工作圍繞“企業守法”和“政府執法”展開。據試點企業反饋,企業通過“一證式”的規范管理,改變了企業的環保管理模式,厘清了企業各負責人員的環保責任,真正做到了對自身環保狀況“心中有數”,大幅降低了企業的環保風險。據基層執法人員反饋,排污許可證檢查作為一項新的業務工作,不知從何開展,使用省廳制定的“一張表”等指南,可以快速學會排污許可證執法該怎么做。
下一步,咸陽市將繼續探索“一證式”管理新模式。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精準把握節奏和力度,持續改進方式方法,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發揮排污許可制在固定源管理中的核心基礎制度作用,發揮排污許可證的精準管理優勢,提高固定源污染治理的靶向性,支撐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