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
5G是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5-6月份,省政協副主席李曉東帶領部分政協委員,圍繞“加快5G創新發展創新發展,推動網絡共建共享”專題進行調研,先后到中國移動陜西公司、華為華為、中興等企業,詳細了解我省詳細了解我省5G建設、產業發展、示范應用情況,與先進區域對標查找問題,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
存在問題
(一)5G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成本大幅躍升,影響5G建設部署進度,拉高社會使用成本。一是建設成本方面,5G單基站成本是4G的2—3倍,覆蓋相同面積相對4G所需基站數量更多。二是運營成本方面,5G基站平均能耗高,約為4G的3倍左右,且5G基站密度高于4G,將極大增加運營成本。三是設備部署方面,一方面5G基站及相關網絡、管線設備建設選址難、進場難,黨政機關、重點產業、社會公地等三類區域還沒有做到完全開放。另一方面,道路、樓宇、桿塔和電力等配套設施面臨重新改造等問題。
(二)圍繞5G的科技創新協同不足,制約5G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應用普及。一是在基礎理論方面,當前5G相關基礎理論研究主要停留在通信學科內部,難以充分滿足面向工業生產高精尖領域對確定性性能保障的需求。二是在核心技術方面,部分技術儲備相對薄弱,網絡安全和產業鏈安全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三是在互補型技術方面,當前5G同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發展仍處于“單兵作戰”模式,缺乏融合創新,新一代信息技術“組合拳”效應發揮不足。
(三)面向5G的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尚未建立,制約5G對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賦能作用。一是在5G認知方面,部分信息化程度較低的行業在標準制定、技術演進、設備升級中未充分考慮與5G技術相結合,導致5G應用的先決條件缺失。二是在產業協同方面,推進5G與各行業融合創新的積極性不斷提升,但由于各行業對5G的需求千差萬別,使得融合過程難度大、周期長。三是在商業模式方面,受5G商業模式尚不清晰等因素影響,中小企業應用5G的積極性不高。
意見建議
(一)強化政府引領。建議省委、省政府繼續大力支持5G產業發展,成立5G應用推廣專班,強化頂層設計,制定面向全社會、全行業、全要素的5G發展規劃及配套產業發展路線圖,出臺鼓勵5G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從全局層面進一步加快推動5G發展;創新應用推廣,建設5G融合應用技術創新中心和成果轉化基地,聯合電信運營商圍繞智慧政務、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領域,打造一批5G創新應用示范場景,實施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項目,并通過采取購買服務等方式,不斷推進5G的融合應用創新;制訂5G全產業鏈企業目錄,分類培育一批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企業。圍繞產業數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打造一批NB-IoT應用標桿工程。
(二)創新方式方法。一是加強統籌規劃。將5G基站納入各級城鄉規劃、國土空間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出臺新建住宅與商業樓宇預留5G宏站、微站、室內分布系統等設施建設標準規范。二是簡化審批流程。開通“綠色通道”,進一步簡化5G網絡建設涉及的規劃、建設、土地、環保等行政審批程序,壓縮審批環節和時間;優化5G設施電力供應申請審批流程,在用電申請、電力增容和直供電改造上為5G網絡建設提供最大便利。三是深化共建共享。將5G建設所需的燈桿、鐵塔、管道等相關基礎設施納入市政規劃,采用政府和電信企業聯合出資共建,或政府代建、企業租用的方式,減少5G應用初期的推廣成本。四是全面從嚴管控。對不按規定開放資源或強制違規收取費用的,由建設單位將基站位置、管理單位名稱、具體違規情況等信息報送至所在市工信局協調督辦。對于影響全省5G網絡建設大局的違規行為,進行掛牌督辦。
(三)加強資源保障。一是給予財政傾斜。統籌相關專項資金,重點保障5G網絡建設、技術創新、產業發展與示范應用。在財稅、補貼、考核等領域給予電信運營商更多5G優惠政策。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5G發展。將NB-IoT網絡建設納入新基建政策扶持名錄。二是推動資源開放。嚴格落實各級政府提出的公共場所、公共設施免費開放要求,交通運輸、市政等部門為電信運營商在區域內高速公路、國省道干線的管道、用地租賃和區域內地下管廊使用提供便利支持,合理規范資源租金。成立“智慧桿”產業聯盟,創新規劃建設智慧桿及配套資源和“一桿多用”改造。三是加強電力保障。今年底前,對存量轉供電5G基站按照“一站一策”改造為直供電基站。支持符合條件的5G基站實施電力直接交易。政府主導,推動5G基站智能電表改造,提升用電管理效能。
(四)鼓勵科技創新。建立健全5G科技創新體系,支持5G核心芯片、關鍵元器件、基礎軟件、儀器儀表等重點領域的研發。降低NB-IoT模組成本,與2G模組同等水平。加快人才培養,將5G人才納入省高層次和急需人才引進目錄,在科研經費、子女教育、住房和醫療保障等方面給予傾斜,對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的優秀人才和頂尖團隊實施“一人一策”,重點支持。鼓勵省內高校開設5G相關課程,支持校企合作,培養一批5G專業人才。
(五)夯實安全基礎。構建5G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加強5G核心系統、網絡切片等新對象的網絡安全防護。建立覆蓋5G數據傳輸、存儲、處理等過程的安全防御體系。支持網絡安全企業加強5G安全標準與產品研發。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政策法規和相關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