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蔣維博)10月29日上午,銅川市舉辦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九場系列新聞發布會,專題發布銅川市健康扶貧工作情況,銅川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段林榮就有關情況做了介紹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段林榮表示,近年來,銅川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圍繞基本醫療有保障“有地方、有醫生、有制度保障”目標,精準施策,真抓實干,著力提升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能力,全力推進分類救治,全面實施疾病預防控制行動,銅川市因病致貧率由2016年的23%減少至目前的14.6%。貧困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新聞發布會現場
找準切入點,實現貧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新期待
銅川市對標陜西省基本醫療有保障標準,狠抓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陣地建設。先后投資2億余元用于縣級醫院改建擴建,實現貧困縣縣級二級甲等醫院全覆蓋;投資3000余萬元改善鄉鎮衛生院軟硬件設施,實現了銅川市鄉鎮衛生院科室設置、設備配備等標準要求,同時實現孫思邈中醫堂全覆蓋;投資3000余萬元新建改建村衛生室,筑牢基層衛生網底。全市34個鄉鎮衛生院、359個行政村全部實現基本醫療有保障標準要求。其中174個貧困村衛生室實現產權集體所有,185個非貧困村均建有“面積60平米、四室分離”的標準化村衛生室,鎮村改革前部分建制村保留有村衛生室。全市60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均有醫療服務機構,全市形成以區縣醫院為龍頭,34家鄉鎮衛生院為支撐,415個標準化村衛生室為網底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把握著力點,落實“有醫生看病”新要求
通過定向招錄醫學類畢業生、全科醫生特崗計劃等,落實安家費等相關政策,為縣鄉兩級招聘專業人才125名。嚴格鄉村醫生執業準入和退出機制,優化鄉村醫生隊伍。經過執業期滿再注冊,全市鄉村醫生共有571人,其中60歲至64歲鄉村醫生33人,占總量的5.8%;持有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和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書的鄉村醫生101人,占村醫總數的17.6%,高于全省8個百分點。強化對現有人員的培訓。實施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建立3個三甲醫院培訓基地,采取集中培訓、網絡培訓等多種方式,為鄉鎮衛生院培養臨床醫生、護士帶頭人,為村衛生室培養合格鄉村醫生。市衛健委已連續3年組織對全市鄉村醫生進行輪訓。
段林榮
抓好支撐點,提升“有制度保障看病”新水平
對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實行財政補助,確保100%參保;對貧困人口住院報銷實行城鄉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降低群眾就醫負擔;實行縣域內定點醫院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切實為群眾提供便利。對患病貧困人口進行分類救治。對貧困人口中患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等30種大病的,制定救治方案,按照“三定兩加強”原則開展集中救治,累計救治大病患者1138名,完成救治總量的99.95%;對患慢病的貧困人口實行簽約服務管理。全市組建由縣、鄉、村三級醫務人員組成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309個,按照“一病一方案、一人一處方”原則進行個性化管理服務,確保診療及時、救治有效。其中對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等4種慢病患者進行重點管理,對腦血管病、冠心病、慢阻肺、重型老慢支、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等6種慢病患者發放健康教育處方,目前已簽約慢病貧困人口9188名,實現應簽盡簽。
段林榮最后表示,衛生健康委員會將以健康銅川為主線,聚焦脫貧攻堅醫療有保障目標任務,健全長效機制,千方百計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服務,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及時化解和防范因病致貧的風險,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健康保障。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