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示范區充分發揮農業科技聚集優勢,在農產品加工、裝備制造、生物技術、科技服務等產業持續用力,形成了多個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通過全省重點項目的觀摩,進一步激發了以科技創新引領項目謀劃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110億元的智慧農業谷是觀摩活動的重要一站,3萬多平米的智慧農業示范園引人關注。園區里引進的奶油生菜DFT種植系統是目前國內自動化程度最高、最先進的生產設施。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集成創新國內外先進的設施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這里將打造智慧農業的“最強大腦”。
楊凌農科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楊帆:“截至到現在,陽光智慧服務中心已經全部完成建設,智慧溫室還有我們的一帶一路,中東陽光板溫室,一帶一路北美聯動膜溫室全部完成了這個建設,已經是在運營階段了。”
總投資10億元的步長醫藥工業園項目,僅用了3年多時間就在楊凌完成了中藥板塊的建設。目前,化藥板塊也在加緊安裝,建成后年產值可達30億元,可解決1000人就業,是楊凌農產品加工、裝備制造、生物技術三大產業集群的代表。
楊凌示范區發展改革局局長桂黨會:“嘉禾制藥在楊凌三期總投資也超過了10個億,這個項目目前在植物提取行業占到了全國50%,全陜西70%的市場份額,可以成為我們生物提取方面的一個單打冠軍。”
總投資7億元陜西農產品加工園(楊凌)企業加速器項目,建有標準化廠房、中試研發車間、共享實驗室等,建成后將實現年產值30億元,帶動就業近3000人。
楊凌工業園區公司董事長朱文超:“我們是要著力解決農產品與市場對接問題,要促進一二三產的深度融合,要解決生鮮農產品的儲存運輸銷售等難題。”
和兄弟市相比,受地域限制,楊凌示范區缺少上百億元的大項目,通過觀摩,增強了大家抓大項目的壓力和動力,也為做好“十四五”規劃的項目編制提供了契機。
桂黨會:“圍繞著楊凌的科技優勢,圍繞著我們的現代農業,圍繞著我們的這個產業鏈,計劃謀劃1000個項目總投資將會達到1500億元,主要是以農業科技優勢為基礎,完善產業鏈補齊產業鏈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實現楊凌示范區的高質量發展。”(劉松燾 萬英俊 劉智輝)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