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府谷縣清水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黨建引領、思想立志、產業富農、民生托底”四條路徑,交出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優異答卷。
發展大棚蔬菜種植 帶動貧困戶脫貧
清水鎮棗林村水地灣組,緊臨清水川,地勢平坦,有著充沛的水資源,多年來延續著傳統的農業耕種方式,農民收入不容樂觀。今年6月,水地灣村建起了20個蔬菜大棚,分別承包給村里10戶村民種植,每戶村民的承包費是3000元。村民只負責種植大棚,農產品銷售以及蔬菜大棚的種植技術,都由政府派駐的專業公司來指導。
為了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棗林峁經濟聯合社給村里的蔬菜大棚投入98萬元的股金。村里每年可以收回3萬元的大棚承包費。為了對村里的貧困戶進行幫扶,村里將大棚承包費中的20%拿出來給貧困戶,其余80%分配給水地灣村民。同時,還要給老弱病殘多分配一股,給有產業的戶給予多分一股進行激勵。
棗林峁村水地灣組村民王海榮對于今年蔬菜大棚的種植,非常滿意。今年6月份大棚建成,7月份就開始種植蔬菜,他承包的兩個大棚種了豆角,去除各類開支,純利潤已達到8000元。對于王海榮來說,這么高的種地收入是他以往從來沒有想過的事。
王海榮現在正謀劃著明天的大棚的種植,初步計劃種植西瓜和豆角。按照今年的長勢,他預計2個大棚年收入2萬元左右。
用足用好扶貧政策 讓貧困戶告別貧困
十月上旬的棗林峁村,村民們一改過去農忙的景象,在家養羊、喂豬。貧困戶王黃毛在自己家的羊舍前,正在給他的8只山羊喂草。
王黃毛今年60歲,是村里的低保戶,2016年之前一直在外打工。2016年之后,因為自己年齡偏大,不適合在外打工,不得不回家種地。因為他沒有固定收入,政府將他確定為貧困戶。為了改變王黃毛的貧困現狀,鎮政府給他安排了市級公益性特崗,專門負責通村道路的清掃。將他定為低保戶,同時對他的危房進行改造。為了讓他有持續穩定的收入,鎮政府給了他8只白山羊,免費贈送了2畝山地蘋果樹。通過王黃毛自身努力,以及政府幫扶,他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如今已經退出了貧困戶行列。
據了解,清水鎮為解決貧困群眾住房安全和住有所居的問題,累計完成危房改造261戶,惠及貧困戶55戶。
入股養殖產業 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
孫權是清水鎮小字溝村民,多年來在外養車。聽說國家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的政策,他毅然放棄了自己多年的養車生意,回到村里建起了養牛場。投資380萬元的養牛場從2019年春開始經營,到目前為止,牛存欄130頭,成為清水鎮較大的養牛場。
為了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小字溝經濟聯合社給養牛場投入35.6萬元資金進行入股,約定每年給村集體經濟組織2.16萬元的保底分紅。在具體分配時,要在按戶分配的基礎上,再多給貧困戶分一股。同時,養牛場的建成運行,每年要向農民收購玉米30萬斤,極大地帶動了本村村民以及貧困戶的種糧積極性,給村民帶來36萬元的收入。同時,養牛場雇用的雜工也是優先本村村民,每年給村民支付的工資達8萬元左右。
據了解,清水鎮累計投資346.9萬元用于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引導全鎮9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種植山地蘋果、牧草、有機糜子、中藥材5000余畝,發展羊子養殖7家,肉牛養殖1家。
清水鎮副鎮長劉麗表示,清水鎮堅持把脫貧攻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以“清單黨建”品牌創建為引領,全方位統籌、全領域推進,按照全鎮“八位一體合力扶、多措并舉項目扶、均等服務政策扶、一戶一策分類扶、強化基礎整村扶、民風建設思想扶、三變改革助力扶、制度建設保障扶”的工作思路,統籌安排、精準施策,全力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各項目標任務落細落實。截至目前,清水鎮171戶320人的貧困戶全部退出。今后,清水鎮將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效銜接打牢基礎。 (記者 許鵬 通訊員 王永新 馬趙軍)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