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改造、健康扶貧、就業扶貧……得益于國家精準扶貧的好政策,不少貧困戶甩掉貧困的“帽子”,過上了好日子。臨近年關,記者探訪補浪河鄉部分貧困戶,深刻體會到了他們漸漸走向美好生活的幸福與快樂。
寒冬臘月,榆林市榆陽區北部草灘區的風刮得讓人呼不上氣,但補浪河鄉魏家峁村的邊增元內心卻暖如火爐,今年57歲的邊增元,2018年退出貧困戶。四年前,邊增元母親去世,他和領養的女兒相依相伴,現在女兒已在城里化工廠找到了工作,經常回家探望父親,非常孝順。
邊增元家的平房邊上有個獨立的庫房,打開門,房梁上掛著整整齊齊的風干羊肉。“過年就能吃蘭,女子就愛吃風干羊肉。”邊增元說。他從大缸里拿出一只土雞肉,打開另一只缸,里面放滿了豬肉。“煉油用的、燉排骨的、炒菜用的......”,不同部位的豬肉都計劃的妥妥當當,羊肉、牛肉也分別存放好。零下的溫度,掛在陰涼處自然風干的肉,既去水分又保持鮮味,吃起來肉質松脆,口味獨特,烤食或生食都是一道餐桌盛宴。看著滿屋子的肉邊增元不禁感慨,“趕上了好時代,過上了好生活。”
今年72歲的閆世懷是補浪河鄉蒿老兔村人,屬特困供養人員,幾年前,生活十分拮據。近年來,隨著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扎實推進,閆世懷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政府部門領導經常上門慰問,讓我不再為生計擔憂,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閆世懷告訴記者,雖然他沒有勞動能力,但在黨和政府及熱心人士的幫助之下,生活有了保障。閆世懷患有高血壓,鄉衛生院定期上門體檢,送降血壓藥。“11月份剛來檢查過,都好著呢。”閆世懷做的一手好飯,村里人都知道。“燉羊肉、酥雞、腌牛肉、熬菜、粉條,都準備好了。”閆世懷笑著說,每逢過年,侄女侄兒都去看望,吃的喝的都備齊了。
近年來,補浪河鄉積極落實住房安全保障、基礎醫療保障、就業保障等措施,讓包括邊增元、閆世懷在內的貧困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此外,該鄉通過開展就業扶貧,動員貧困戶勞力參加精準扶貧就業專項招聘等方式,讓貧困戶的收入得到進一步提高。(記者 許鵬 通訊員 趙星瑞)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