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記者從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陜西自貿試驗區去年新設市場主體16483家,其中新設企業13792家。揭牌以來,陜西自貿試驗區吸引了全省近十五分之一的新增企業和四分之一的外商投資企業,創造了73%的貨物進出口額,實際利用外資占到全省近一半。
近年來,我省將229項省級行政管理事項下放(委托)自貿試驗區辦理,企業工商登記注冊實現全程電子化,登記辦結時限縮短至半個工作日,“一枚公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政府管理新機制建立。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和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吸引美國康坦無害化農業總部、西門子創新工業技術中心等外企相繼落戶。創新貿易監管方式,探索形成“鐵路運輸方式艙單歸并”“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等改革成果,有力促進對外貿易快速發展。不斷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通絲路”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業務服務平臺助力170余家中小微企業將200多種產品銷往國外。加快聚集優勢產業,引入東航、南航等14家航空公司區域總部,聚集圓通、普洛斯等176個國內小物流企業和77個臨空產業項目,臨空經濟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在延安、銅川、安康、寶雞、渭南和韓城等6市建設協同創新區,與深圳前海等21個自貿試驗區片區共同發起成立全國自貿片區創新聯盟,連續3年將自貿試驗區70余項改革創新成果向西北地區復制推廣。(鄭 斐)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