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協發布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結果顯示,2020年西安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3.2%,高出陜西省總體水平3.07個百分點,位居全省首位。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西安市科協創新工作機制,加大統籌力度,著力補齊短板,加強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各成員單位協同聯動,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成效明顯。
在打造科普特色品牌活動方面,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需求,全市每年舉辦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科技之春”宣傳月、“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防災減災日”“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等主題科普活動,推動科學知識進鄉村、進學校、進社區、進機關,營造科普宣傳濃厚氛圍,向公眾傳播科技創新成果、普及科學知識,累計受眾達千萬人次。
在推進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上,市科協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等一系列惠農工程。市科協舉辦農民技術培訓班313場次,培訓農民22萬人次;新建社區科普大學教學點50所,總數達到145所,年授課2640次,受眾8萬余人;開展“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200余場,組織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青少年科普知識競賽、校園科技節等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參與師生達40萬人次。
在發掘拓展社會科普資源上,全市鼓勵社會資源投入科普事業,積極促進科普的專業化、社會化,不斷加強對科普教育基地的挖掘、整合、利用、服務,促進社會科普資源有效釋放。截至2020年底,我市共培育命名各級科普教育基地38處,其中省級9處、國家級2處,全年開放時間達5萬小時,接待群眾500萬人次。
在大力夯實科普陣地建設基礎上,市科協投入專項資金扶持建設校園科技館3個、“科普中國e站”250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45個、“科技小院”17個。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依托,先后成立科技志愿服務隊190余支,注冊科技志愿者3800余人,形成了集成各類科普資源、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的有效陣地。
此外,市科協不斷拓寬科普宣傳渠道模式。市科協以“互聯網+科普”為抓手,全力打造“西安科普”全媒體品牌;建設由“西安科普網”“西安科技工作者網”“西安科普”微信公眾號等為一體的市級科普傳播平臺。累計發布科普文章13000余篇,科普視頻400余個,訪問量1700余萬次;策劃推出 “致敬科技工作者!”主題科普專列,取得廣泛社會影響。
據悉,下一步,市科協將與各成員單位共同制訂并實施《西安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21-2025-2035年)》,力爭“十四五”我市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比例實現新突破,為西安實現追趕超越和創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楊旭 劉琳)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