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硒茶飄香,在位于紫陽縣蒿坪鎮千畝生態富硒茶園的大茶壺景觀點,不少游客紛紛駐足觀賞拍照留念,此地已成為該鎮鄉村旅游的又一網紅打卡點。近年來,蒿坪鎮全力打造富硒康養特色小鎮,在蒿坪村、改革村打造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項目占地1800畝,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設,打造了古井、浣洗池、水車、大茶壺、棧道、騎行道、景觀橋等十二個景觀點。
為做好“富硒+大健康”這篇文章,紫陽縣依托獨特的富硒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富硒康養產業為核心,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統籌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以全域旅游引領全面發展,培育形成富硒產業和大健康產業兩大百億產業鏈,實現了新的跨越發展。
與該縣已經40余年發展的富硒茶產業,以及近年來蓬勃興起的富硒種養殖業、富硒產品加工、富硒產品存儲配送物流中心、富硒農業旅游等系列富硒產業項目一起,依托“富硒”這一核心競爭力,紫陽縣將著力打造彼此關聯、相互支撐、優勢互補的百億級富硒產業集群。
下一步,該縣將加快富硒產業孵化服務中心建設,打造集產品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以及硒含量檢驗檢測、信息服務等于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實施富硒品牌培育工程,開展富硒產品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制(修)定工作,完善硒產業鏈標準體系。加大龍頭企業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強化質量品牌意識,推行富硒產品標準化生產,加強質量監管,建立富硒產品溯源體系,嚴格貼標管理,推動富硒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著眼于“硒+X”全產業鏈的構建,突出“硒”有性。做優“硒+農業”,培育富硒產業新型經營主體,圍繞富硒茶、富硒魔芋、生態漁業、富硒林果等主導產業和富硒糧油、中藥材、富硒食用菌等傳統優勢產業,壯大富硒產業基地規模。培育“硒+工業”,依托恒紫循環產業園區和硒谷生態工業園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優質資本、優質企業入駐園區,全面提升以富硒保健品、富硒功能食(飲)品、生物醫藥為代表的富硒工業產業,提高富硒產品加工集群規模效應。開發“硒+康養旅游”,依托現代農業園區、旅游景區、美麗鄉村等載體,建設一批硒旅養生示范基地,打造一批集富硒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體驗、觀光、旅游、康養等為一體的富硒產業融合發展綜合體,將富硒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
繼續深化院企合作,推動富硒保健品、功能性食飲品向精深加工拓展,實現富硒產品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提升科技含量與附加值,強化不同規模和類型富硒產業、企業間的“雙鏈融合”。
“十四五”期間,該縣在做大做強富硒產業的同時,全力培育大健康產業。立足“山水硒、茶歌道”特色資源,突出“一城四鎮十村”,依托煥古硒茶、瓦房會館、蒿坪富硒康養、高橋田園風情、漢王漢文化風情等特色小鎮,漢王農安、蒿坪黃金、煥古春堰等10個田園綜合體,系統推進茶馬古道文化旅游、漢水道源養生旅游、富硒茶韻康養旅游、任河山水生態旅游、巴山水鄉風情旅游等片區開發,加快核心景區、重要節點、精品線路、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旅游+”融合發展,打造具有紫陽特色的百億級大健康產業集群。
紫陽縣堅持“旅游+、+旅游”理念,推動城旅、產旅、文旅、農旅深度融合,促進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提升。推動旅游新產品新業態發展,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構建立體化、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豐富旅游文化休閑業態,實現從傳統休閑方式向創新型休閑體驗轉變。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資源稟賦,開發獨具紫陽特色的旅游產品。提升全域旅游服務水平,加快智慧旅游平臺建設,實現線上、線下互動。推動“+旅游”融合發展。發揮旅游“一業興百業”的帶動作用,加快旅游與城市、鄉村、文化、農業、工業、康養、體育、電子商務等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增強旅游發展新功能,構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通訊員 唐波)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