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新發展階段,我省建立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幫扶機制,保持主要幫扶政策和財政投入力度,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的鄉村振興。
在陜西咸陽大數據管理局的大屏上記者看到,通過收集包括地理位置、貧困戶全景VR、產業項目,以及村公共基礎設施在內的多項數據,實現了1352萬余條所有貧困戶基礎信息的全收集。利用這個大數據共享平臺,整合財政、住建、稅務等31個部門的127項業務數據,全方位分析每個縣、鎮、村每一戶貧困戶的詳細情況。讓扶貧脫貧的過程可視化、數字化和動態化,幫扶更有針對性和適配性。
咸陽市大數據管理局數據科科長魏寶琳:“我們建立了防返貧監測平臺,針對已脫貧戶家庭中‘患有大病’、‘整戶無勞動力’等有可能導致返貧的重要指標,以及普通農戶中有可能致貧的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幫扶,基層幫扶干部收到預警數據后及時跟進,實時掌握這些貧困人口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去跟蹤幫扶管理,保障脫貧成效。”
通過數據比對和智能分析,為每一位貧困戶建立“貧困指數”,確定貧困等級,使貧困程度一目了然,幫扶政策也會精準到位。在咸陽興平西城街道花王村,扶貧干部王水川收到反饋的預警數據,脫貧戶王耀今年2月份比1月份收入明顯下降,于是馬上入戶去了解情況。
咸陽市興平市西城街道花王村幫扶干部王水川:“王耀這一戶1月份和2月份收入有一點波動,我們下一步建議他種早秋葵,因為早秋葵和晚秋葵收益相差較大,能穩定提高他的收入。”
咸陽市興平市西城街道花王村脫貧戶王耀:“我去年還可以,收入三四萬,今年一月份五六千,二月孩子和我都在家過春節,都沒有出去打工,2月份的收入不到3000元,扶貧政策目前都有,駐村工作隊都在,經常都來我家,鼓勵我發展養羊、種植秋葵,預計今年的收入能比去年更多一些,日子越過越紅火,也比較有信心。”
開對了“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2020年,咸陽市利用防返貧監測預警系統,累計篩選有致貧風險的226戶、有返貧風險的326戶,能夠快速發現、分層分類及時納入幫扶范圍,推動我省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記者 杜曉文 劉濤瑞)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