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蔣維博)8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山侖院士14日現身銅川,參加在這里舉行的首屆旱區小麥種業創新暨產業發展論壇。山侖院士是公認的中國旱地農業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和旱地農業生理生態研究方向的開拓者。
論壇現場
論壇上,山侖院士和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景蕊蓮分別圍繞《小麥抗旱節水種質創新與利用》《旱區小麥產業發展和糧食安全》作主旨報告。多位小麥育種專家以旱地小麥及銅麥系列旱地小麥育種栽培為題開展學術交流與培訓活動。
測產
論壇期間,專家學者還現場觀摩了耀州區關莊鎮關莊村旱地綠色高質高效小麥良種良法集成技術展示田。在省內外專家學者共同見證下,經過實測,省小麥商業化育種聯盟首席科學家謝惠民宣布:銅麥6號測產結果為:畝產504.75公斤。隨后,王東等多位小麥栽培專家進行現場評估,一致認為“銅麥6號”有效破解旱區種業“卡脖子”問題。
據論壇主辦方介紹,此次高規格論壇在銅成功舉辦為旱區小麥種業創新和產業發展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臺,有利于加強多方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破解旱區種業“卡脖子”問題,并以項目為紐帶,組織高水平種業科技攻關,提升種業科技創新能力和人才隊伍水平,加快種業成果示范應用和商業化運作,大力推進旱區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
以“構筑種業創新平臺 服務旱區糧倉建設”為主題的“首屆旱區小麥種業創新暨產業發展論壇”旨在打造以“銅麥6號”為主的旱區小麥“育繁推”科技創新平臺,建立旱區小麥工程中心,培育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力促種業企業實現科創板上市,努力把銅川打造成具有旱區特色的綠色高效全產業鏈種源“硅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銅川力量。
銅麥6號
資料鏈接:銅麥6號
銅川市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從事旱地小麥品種選育研究,經過了兩代育種人的努力,目前已經選育成功了“銅麥系列”1—6號旱地小麥品種,旱地小麥新品種選育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為渭北旱塬小麥品種更新換代做出了重要貢獻。“銅麥6號”在2012年通過陜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基礎上,2019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曾以676.09公斤的單產創陜西省旱地小麥小面積單產最高紀錄,由于該品種的豐產性和抗條銹病結合較好,目前已在全國累計推廣680萬畝。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