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3月,對于陜北來說還沒有進入農忙時期,但榆林市府谷縣田家寨鎮李岔村的雙模供棚內村民忙得不亦樂乎,正在為西瓜幼苗追肥、培土,精心呵護著每一株幼苗,去年就是在這些大棚讓他們獲得了可觀的收益。李岔村黨支部副書記杜俊介紹,為了壯大李岔村的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2018年村上建了24個雙模拱棚,效益可觀,2019年又建了20座,建成后種植香瓜、青椒收入不錯,今年第一季種植西瓜44棚預計每棚4000多斤,按照去年同期市場價格每棚12000元,可實現收入50萬元。
該村一位村民蘇買腮選擇的是另外一條致富道路——搞養殖。筆者見到蘇買腮時他正在羊圈里剪羊毛,雖然辛苦了一點可他卻笑的合不攏嘴。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他的收入也越來越高。蘇買腮說“我一直以來就是養羊,但是規模小,村里知道我熟悉養羊經驗,就把村里的羊承包給我。我在給自己帶來收入的同時,也給其他村民帶來收益。”筆者從李岔村黨支部副書記杜俊那里了解到,李岔村集體聯合社將50只絨山羊,一次性承包給有多年養羊經驗的蘇買腮。村集體經濟聯合社與他簽訂協議,在5年之后一次性歸還村里50只絨山羊的基礎上,每年再給村里16只絨山羊,做為給村集體經濟聯合社的回報,蘇買腮個人的絨山羊也由過去的100只發展到現在的190只。
據了解,為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推進鄉村振興,幫扶幫助村民致富,該村集體經濟聯合社除建設雙膜拱棚和養殖場外還建起了的雜糧加工廠,平整土地3000畝,形成種、養、加工為一體的農業產業鏈。李岔村只是該縣田家寨鎮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田家寨鎮以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推動各項工作落實,目前,投資36億元的陜西桂花能源集團已完成前期規劃和項目選址;陜北-武漢±800KV特高壓換流站已完成60%;京能風電項目一期已實現盈利,二期成功并網發電,三期完成前期規劃;寧源48MW分散式風電項目已完成前期審批手續;惠達公司十萬只湖羊養殖項目已完成項目審批和廠區選址;東溝村天然富鍶礦泉水,已完成前期審批工作;鎮域內煤礦、洗煤廠等企業完成2億元的技術升級改造項目;爭取720余萬元在胡家溝、李岔、劉家畔村新建高標準農田4500畝。李岔村建成小雜糧加工廠和養殖場已投入運營;在柴家溝、蘇莊則新建46座蔬菜大棚;投資52萬元新建劉家畔聯合社養殖場;投資67萬元在興旺莊、水口等村實施260畝林果產業。
田家寨鎮鎮長李小梅告訴筆者,下一步將緊緊圍繞黃河流域生態和高質量發展示范縣,以建設生態大鎮、經濟大鎮為目標,充分發揮資源、文旅、人文、生態五大優勢,多措并舉,精準發力,努力實現村美民富的目標。(記者 許鵬 通訊員 王永新)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