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西安多個“高光時刻”引央媒刷屏點贊:“青銅之冠”秦陵銅車馬“搬家”吸引百余家媒體關注;《人民日報》頭版以《做優通道 做好平臺 做大載體 西安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為題聚焦西安;239家媒體爭相報道第五屆絲博會簽約72個項目投資超1500億元;“天問一號”成功著陸,西安助力“最后一腳”穩準剎車……
“一古一今”帶火西安
5月12日,被譽為“青銅之冠”的秦始皇帝陵彩繪銅車馬二號車,經過安全評估、分拆、打包、運輸和再次組裝,在新落成的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博物館首次亮相。新華網以組圖的形式報道了此次國寶“搬家”,隨后該消息被人民網、中新網、中青網、環球網、中國網、鳳凰網、21CN網、百度新聞客戶端、搜狐新聞客戶端、今日頭條客戶端等101家媒體采用。
與此同時,央視網等也以《最貴的車沒有之一,近距離觀賞“青銅之冠”秦始皇陵銅車馬》為題,介紹了銅車馬一號車和二號車兩件青銅器珍品。
如果說“青銅之冠”展現了古代科技的高超水平、工藝的獨特魅力,那么5月15日,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制的7500N變推力發動機則為“天問一號”最后安全著陸火星提供了穩準“剎車”。新華網、人民網、央廣網等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聚焦。
持續釋放強勁“西引力”
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5月15日在西安落幕。會議期間舉辦的三場集中簽約儀式上,共簽訂重點合作項目72個,總投資達1583億元,涉及教育、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等多個領域。據新華社對外發稿平臺統計,該消息被新華網、國際商報、央視網、環球網、中工網、中國經濟網、中國政府網、中華網、人民網、中新網、央廣網、中青網、MSN中文網、今日頭條客戶端、360新聞客戶端、百度新聞客戶端等239家媒體轉發,總閱讀量超79萬次。
此外,視頻報道《第五屆絲博會開幕 數千名參展商齊聚西安尋機遇》,圖片報道《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開幕》及《第五屆絲博會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文字報道,也被國際商報、中華工商時報、中國政府網、中工網、中證網、中國經濟網、國務院新聞辦、鳳凰網、21CN網、今日頭條網、學習強國、證券日報、中國網、人民網、央廣網、參考消息網等160家媒體采用。
絲博會為西安帶來了多個國際合作項目,展現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長安號”則讓西安的“朋友圈”不斷擴大,“西引力”持續迸發。
5月11日,絲博會2021“絲路電商”合作(西安)圓桌會上發布了《中歐班列長安號跨境電商全國集結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該消息被光明日報、中國政府網、中新網、中國日報網等66家媒體轉發推送。
5月13日,首列中歐班列“長安號”中亞回程公共班列抵達西安國際港站,引發了新華網、央視網、中國經濟網、中國政府網、中新網、央廣網等53家媒體報道。“標志著中亞回程班列實現常態化、公交化運行。”新華網文章如是說。
無獨有偶,5月14日,《人民日報》頭版刊文聚焦西安,文章從建構一帶一路國際貿易黃金通道、營造效率高服務優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及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等三方面,詳述了“‘十四五’時期,西安將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作為目標之一,正通過做優開放通道、做好開放平臺、做大開放載體,構筑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上周,《十四運會沙排測試賽“激戰”陜西大荔沙苑》《十四運會唯一中學賽場迎來男排“模擬考”》 《十四運會射箭項目測試賽開賽》……一組關于十四運測試賽的報道尤為吸睛。僅新華網報道《十四運會唯一中學賽場迎來男排“模擬考”》,就被中青在線、南方網、東方頭條網、新浪網、搜狐網、國際在線、 21CN網、今日頭條網、封面新聞網等55家媒體采用,總閱讀量超39萬次。(西安城市文化傳播工作室 王瑩)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